牛吒吒,蹄趵趵,枯萁啮尽芳草绿。
自晡薄夜不满腹,撷菜作糜豆作粥。
饲饥饮渴两已足,脱纼解衔就茅屋。
不愁饥肠雷辘辘,风檐独抱牛衣宿。
丁男长大牛有犊,明年添种南山曲。
翻译:
牛儿叫得凶,蹄子踏得响,枯了的豆茎啃尽了嫩草绿。
从黄昏到夜晚肚子填不满,摘菜做成糜米做粥。
喂饱了饥渴两不愁,脱去皮带解开牛缰就住茅屋。
不怕肚里雷声滚滚响,独抱牛衣在风檐下过夜。
成年男丁长大牛有了小崽,明年还要种南山里的稻。
注释:
- 牛吒吒:形容牛的叫声。
- 蹄趵趵:指牛蹄子踏地的声音。
- 枯萁啮尽芳草绿:比喻牛吃光了豆苗,使原本绿色的草地变得荒芜。
- 自晡薄夜:从傍晚到深夜。
- 撷菜作糜:摘菜做成糜食。
- 豆作粥:用豆子煮成粥。
- 饲饥饮渴:喂养饥渴的动物。
- 脱纼解衔:去掉皮和项圈。
- 就茅屋:住在草屋里。
- 不愁:不担心。
- 雷辘辘:形容饥饿时肚子咕噜咕噜的声音。
- 风檐:风吹过的屋檐。
- 牛衣:牛穿的衣物,这里用来象征与牛为伴的生活。
- 丁男:成年的男子;也泛指成年男子。
- 有犊:有了小牛。
- 添种:再次播种或种植。
- 南山曲:南山边的农田。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生活的诗,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来反映他们对土地的依恋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句“牛吒吒,蹄趵趵”,生动地描绘了牛的叫声和蹄子踏地的声音,形象而逼真。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描写了农民在农忙季节的辛劳生活:白天忙于耕作,晚上还要采摘蔬菜,煮饭熬粥,照顾牲畜。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农村劳动的场景,展现了农民们朴实无华的生活状态。
在诗歌的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简单生活的满足感:“不愁饥肠雷辘辘,风檐独抱牛衣宿。”这里的“风檐”暗喻艰苦的生活环境,而“独抱牛衣宿”则传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品质。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反映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