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瞒盗汉鼎,不下安汉公。
参军著昌言,何如草玄雄。
一壑岂不美,奈此尘羁中。
居然不成往,千古空悲风。
东京名节士,伟哉五噫鸿。
山间变姓名,讵肯随旌弓。

【注释】

1、戚:戚氏,字彦修,号东园居士。宋高宗时宰相戚继光的族孙,著有《东园集》。2、仲长统:东汉末年思想家、文学家,主张“设身处地”,反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3、宋齐彦赵子昂:宋代诗人赵师秀,字子昂。4、昌言:汉代贾谊曾为汉文帝起草《治安策》,建议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5、草玄雄:指诸葛亮,因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曾草拟《前出师表》而得名。6、一壑:山谷,比喻隐士居处。7、奈:无奈,不能。8、居然不成往:终究未能回去(指归隐)。9、五噫:相传周文王作五音之歌讽谏,周公作《五噫歌》,故称忧国忧民者。10、山间变姓名:指隐居不仕。11、讵肯随旌弓:岂愿意追随官宦而奔走。

【赏析】

此诗首联用典,二联议论,三联写景抒情,尾联抒发感慨。全诗借咏古人,抒写怀抱。

诗的开头两句,是借古代人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老瞒盗汉鼎”,指东汉末年,曹操窃取汉朝的传国玉玺,篡夺了汉献帝的皇位。“不下安汉公”,意思是说,像汉初刘邦那样,能够平定天下,恢复汉室,建立功勋的人,都不在他之下。“安汉公”即汉高祖刘邦,他打败项羽,统一中国后封楚王韩信为淮阴侯。这里说曹操不如韩信。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像曹、韩这样的英雄人物,都不在其下,我岂能甘居人下呢?“参军著昌言”,是说汉代的参军,曾给汉文帝起草《治安策》,劝谏文帝要重视农业和水利,安定民生。“何如草玄雄”,“玄”同“贤”。意思是说,比起诸葛亮那样能出谋划策的贤臣来说,我的才能还差得远呢!“草玄”,即草拟奏章,这里是指诸葛亮曾草拟《前出师表》,劝谏刘备要亲贤臣,远小人。

中间两联是议论。“一壑岂不美”,意思是说,隐居山林,避世隐居,固然很美。但“奈此尘羁中”,又有什么办法呢?“尘羁”,指世俗的羁绊。这两句话意思是说,隐居山林固然很好,但毕竟身系于世俗的羁绊之中,不能自由自在。所以,最后诗人感叹说:“居然不成往。”原来想归隐,但最终未能实现。

最后两句又是议论。“东京名节士”,是说南宋时期,东京开封一带有很多有名节操之士。“伟哉五噫鸿”,意思是说,他们像周文王那样的忧国之思,像周公那样的忧民之感,都是值得称颂的啊!“五噫”,指《诗经·小雅·北山》中的“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泛彼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朱熹认为这是讽刺周文王对殷商的怨恨,所以叫《五噫》。

这首诗通过咏古人抒发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