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甗峰前绿草肥,菟丝挟雨上梧枝。
天台道士投龙去,少白山人相鹤归。
苜蓿带茸初映日,雕胡落釜半成糜。
石楠花落无人扫,谁卧水阴歌采嶶。

【注释】

山馆:隐居山林的馆舍。石甗峰:即石门山,在浙江桐庐县西南。菟丝(túsī):一种寄生植物,茎细长柔软,常缠绕树木,攀缘而上,不易除去。挟雨上梧枝:指菟丝缠住了梧桐树枝,雨中又爬上了枝叶。天台:地名,今属浙江省。龙去:指天台道士投龙去。少白山人:指隐士许由。相:看。鹤归:指许由与巢父等隐士归隐。苜蓿(mùshú):草名,又名金花菜,嫩时可食。茸:指苜蓿嫩芽。雕胡:香草名。半成糜:指已煮烂的豆子。石楠花:落叶灌木,花白色,有香气。水阴:水边的树荫下。歌采嶶(zhōu):唱着歌采摘艾叶。采嶹:用艾叶制成的草药。

【赏析】

此诗首联写山馆周围景色,颔联写山馆主人,颈联写山馆主人之妻,尾联写山馆主人之妾。

首联“石甗峰前绿草肥,菟丝挟雨上梧桐”,写山馆周围环境。石甗峰在杭州西湖西北面,是有名的风景胜地。这里山峦叠翠,草木葱茏。诗人从山馆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来到峰前,只见一片绿油油的草地,绿草茵茵,一望无际。草丛之中,菟丝寄生植物蔓生缠绕,像一条条绿色的长蛇,紧紧附着在梧桐树上。雨中,这些菟丝被雨水打湿,显得更加黏滑,紧紧地缠住梧桐枝头。

颔联“天台道士投龙去,少白山人相鹤归”,描写山馆主人。天台道士是指许由,他曾经在天台山上隐居过。后来,他听说皇帝召见,便离开了天台山。而少白山人则是指许由的朋友巢父。巢父是个隐士,他曾经和许由一起隐居在天台山,后来他们一起离开天台山,回到了家乡。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这两位隐士的离世和归来,表达了对他们敬仰之情。

颈联“苜蓿带茸初映日,雕胡落釜半成糜”,描写山馆主人之妻。苜蓿是一种野生植物,嫩时可以吃。这里的“带茸”指的是苜蓿的嫩芽,它们刚刚露出了地面,像是带着茸毛一样。而“雕胡”则是香草的一种,它的叶子可以煮汤,味道鲜美。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妻子在厨房里忙碌着,将香草煮成美味的菜肴。

尾联“石楠花落无人扫,谁卧水阴歌采嶹”,描写山馆主人之妾。石楠花是一种特殊的花卉,它的花朵洁白如雪,香气扑鼻。然而,当石楠花落满地面时,却无人打扫。因为那些花瓣已经飘落在了水边,成为了水中的鱼儿的食物。而那位女子则坐在水边的树下,一边唱歌一边采摘艾叶。她的歌声悠扬动听,令人陶醉。

这首诗通过对山馆周围景色的描绘、对山馆主人及其妻子和女儿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