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精二者合而凝,形气中涵太极真。
道即是身身即道,从来道外本无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浏览全诗,把握全诗的内容大意,最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运用的表达技巧。

此题要求对“孟子仁者人也”一联进行赏析。

第一句“孟子仁者人也”,是孟子说人与天相通、人可以成圣的名言,是《论语》中“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的具体化和发挥。《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圣人的学问修养的过程,也是圣人的境界的高低。孟子继承孔子的这一思想,并加以发展,将人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幼小之时要立志于学,三十岁时要确立人生目标,四十岁时不要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要了解自然规律,六十岁时要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由来。因此,孟子所说的“夫子之文章”,实际上就是孔子的思想学说。

第二句“真精二者合而凝,形气中涵太极真”,是说圣人的真精神凝聚在形体之中,形体又包含着天地万物的真精神。这里的“太极”即指天地万物之理。“真精”“真精神”即儒家讲的“道”。

第三句“道即是身身即道,从来道外本无身”,是说真正的精神就是人身,人身就是大道。也就是说真正的精神是内在的、永恒的、无限的。这里“道”与“身”是同一个意思。

【答案】

译文:

孟子说:人是能跟自然通融的人(即“仁者”)。

真正的精神凝聚在形体之中,形体又包含着天地万物的真精神。

道就是身,身就是道,从来道外没有身。

赏析:

本诗以孟子的话为引子,说明自己对于“仁”的理解。

第一句“孟子仁者人也”,是孟子说人与天相通、人可以成圣的名言,也是《论语》中“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的具体化和发挥。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圣人的学问修养的过程,也是圣人的境界的高低。孟子继承孔子的这一思想,并加以发展,将人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幼小之时要立志于学,三十岁时要确立人生目标,四十岁时不要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要了解自然规律,六十岁时要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由来。因此,孟子所说的“夫子之文章”,实际上就是孔子的思想学说。

第二句“真精二者合而凝,形气中涵太极真”,是说圣人的真精神凝聚在形体之中,形体又包含着天地万物的真精神。这里的“太极”即指天地万物之理。“真精”即儒家讲的“道”。

第三句“道即是身身即道,从来道外本无身”,是说真正的精神就是人身,人身就是大道,也就是说真正的精神是内在的、永恒的、无限的。这里“道”与“身”是同一个意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