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韩骨冷复雕陶,夜夜穹庐朔月高。
为问琵琶弦底话,得无一语诉腥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分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并分析其效果。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分析。

本诗前两句为对偶句,第一句写呼韩邪单于被匈奴王庭的民众所杀,尸体已经腐烂,只剩下骨头。第二句写呼韩邪单于被葬时的情形。第三四句是诗人想象呼韩邪单于在阴间的境况,他夜夜都在穹庐中仰望朔月。“穹庐”是毡帐的意思,“朔月”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月亮最亮的那一天。“夜夜”二字写出了呼韩邪单于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后两句诗人通过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呼韩邪单于在阴间的遭遇。“琵琶”指胡琴,弦上有品位,用以调节音调高低。“腥臊”是说匈奴的气味。“弦底话”指弹奏琵琶时弹出的声音。“得无一语诉腥臊”意为:不知这弹奏的琵琶是否在诉说着匈奴的气味。

【答案】

①用对比手法,以汉、匈两族人民生活之差异,突出匈奴统治者的残酷无情。②运用夸张手法,渲染出阴间环境的荒凉与悲凉。③用反衬手法,将汉、匈两族人民的生活进行鲜明的对比,从而凸显出作者对于人民的同情与对统治阶级的憎恨。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