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起黄金岂可疑,斩关发壁复何为。
辽东不洗巢由耳,痛切初年割席迟。
【注释】
- 辽东:这里指唐朝的安南。2. 巢由:相传尧舜时期隐士许由,隐居于沛泽之阳(今河南淮阳),尧闻其贤而欲请他为相,他宁愿在野外吃薇草而不愿做官,后来尧又派人到深山去召他,许由认为尧不如舜,就跑到箕山(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上,终身不仕。后用“巢由”比喻隐者。3. 痛切初年:指唐玄宗开元初年,宰相张说因与李林甫不和而遭谗被排挤,李林甫独揽朝政,使开元初期政治腐败。4. 割席(xié):据《三国志·魏书》记载:管宁曾与华歆同坐席上读书。两人谈论起天下大事来,管宁放下书本,割断了席子上的一段,以示不同心志。后用以比喻朋友间的绝交、离异等事。
【赏析】
全诗以咏史为题,但并非泛泛写历史故事,而是着重刻画了当时一些人物的行为,表现他们的内心活动。前两句是说,那些手握重权的当权者,对历史上的人物,可以随意捏造罪名,任意杀戮,甚至像古代的管仲、隰朋那样,可以毫不迟疑地加以斩断;而那些有才能的人呢,却只能束手就擒,毫无办法。后两句是说,那些掌权者对历史上的贤人,总是不能容忍,总是要赶尽杀绝,而对近在身边的小人却可以任其所为。诗人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腐败,表达了他对正直之士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他们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