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潜龙不肯藏,炎精展转遂无光。
间关鲸海缘何事,更问辽东作范滂。
【注释】
咏史:咏古。潜龙:比喻隐士。炎精:指帝王之气。展转:辗转,变化不定。间关:形容声音响亮、凄切。鲸海:大海。更问辽东作范滂:更询问在辽东为官的范滂。范滂(137~162),东汉末年的名臣。字孟博,南阳鲁阳人。初举茂才,不应,乃退居教授。后被征为议郎,以清高见疏,遂辞官归田。光武帝即位,召为太傅。后受诬下狱,死时年四十九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借“潜龙”和“范滂”两个历史人物来抒写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前两句写无数有才能而不愿出山做官的隐士。诗人用“潜龙”比喻这些隐士,他们不轻易露出自己的锋芒,不肯像蛟龙那样潜伏在海底,等待时机再腾空而起,而是一直隐居下来,不肯显露自己的才干。这里所说的“炎精”,是指帝王之气。因为“炎精”在古代被认为是国家兴旺发达的象征,所以“展转”二字,就含有“炎精”在变易的意思。这两句是说,那些不肯出来做官的有才有志之士,他们的才能就像隐藏在地下的蛟龙,虽然暂时还没有露头,但是一旦时机成熟了,就会一跃而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三四句写范滂。范滂(137~162),字孟博,南阳鲁阳人,东汉末年名臣。他曾做过议郎,因不愿与宦官交往,被贬为议郎。后来他回到家乡,隐居讲学,直到去世。据《后汉书》本传记载,范滂为人耿直,不畏强御。他在任东阿县令的时候,曾因弹劾太守郭揖而被罢官,但他并不因此而沮丧,反而更加积极地为国家效力。当董卓专权时,各地诸侯纷纷起兵讨伐他。范滂也率领部下参加了这场战斗,但最终却失败了。范滂临死前,还不忘告诫他的学生们:“你们一定要记住我的话,要忠于国家,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死节云尔”。范滂的故事,在历史上传颂甚广。据说曹操曾经听到过这个故事,并对此深为感慨,他说范滂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好官。
诗的最后一句是说,范滂这样的好官,现在哪里还有呢?这里用“辽东作范滂”来回答这个问题,意思就是说现在没有像范滂那样的好官了。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概括。也就是说,现在的社会,有许多不愿意做官的人,他们就像蛟龙一样蛰伏在地下,一旦时机成熟,就会一飞冲天,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但同时,也有一些人像范滂一样,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人虽然已经去世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士们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才华,而宁愿隐居山林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范滂等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