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岂得为许历,曹献敢言如亚夫。
祁山再见伐崇旅,凤鸟不来嗟已夫。
【注释】
咏史:诗篇中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以古喻今的一种体裁。郭淮:东汉初年,为安定边疆而任陇西太守,与匈奴作战有功。许历:汉将,曾随卫青攻打匈奴,立战功。曹献:即曹真,字子丹,三国时魏国的大将,官至大将军。亚夫:即周亚夫,西汉名将。祁山:在甘肃。崇旅:指对敌进行战争。凤鸟:凤凰,古代传说中吉祥的象征,这里指贤臣。已夫:已经死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借古喻今的作品。首句“郭淮岂得为许历”,意谓郭淮不能和许历相比。后两句用“祁山再见伐崇旅”,“凤鸟不来嗟已夫”比喻当前的政治局面。前人评论此诗说:“此诗乃借古喻今也。”(见《文苑英华》卷九)
诗的前两句,是说郭淮不能和许历相比。许历,字少高,南阳涅阳(河南镇平)人,汉武帝时为将军。公元前106年,他奉汉武帝之命率军征讨羌族,因功封侯。郭淮是东汉初年的人,他在陇西做太守的时候,曾和匈奴打了一仗,因此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郭淮和许历都是汉朝时期的人物,他们两人都是因为战功而得到重用的。所以诗人说,郭淮怎么能和许历比呢?
第三句,诗人用了“敢言如亚夫”来说明曹献。曹献,字子丹,东汉初年人。他曾官至大将军,为人刚正不阿,善于用兵,有勇有谋。他的事迹见于《三国志·魏书》。
曹献是汉朝的大将,也是诗人所要赞美的对象。但是,诗人在这里用的是“敢言如亚夫”,这是什么意思呢?“敢言如亚夫”,并不是说曹献敢于像亚夫那样用兵,而是说曹献能够像亚夫那样善于用人。因为在当时,能够善于用兵的人很多,但能够善于用人的人却不多。《三国演义》上说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就是善于用人的意思。所以,这里的“敢言如亚夫”,实际上就是指善于用兵而言的。
第四句“祁山再见伐崇旅”,诗人借用“伐崇旅”来比喻当前的政治局势。这里,诗人所说的“伐崇旅”,并不是真的要去伐崇地的旅舍,而是说要用兵去征讨敌人。这里所说的“崇旅”,也不是真的要去做旅居的事,而是说要用兵去征战。
诗人在这里用“伐崇旅”比喻政治局势,这是很形象的。因为“伐崇旅”是一句典故,意思是说要去征讨敌人的旅舍。在汉代,“伐崇旅”就是征伐的意思。所以,诗人在这里所说的征讨敌人,也就是指现在的用兵征战。
诗人用“伐崇旅”来比喻当前的政局,这就说明了诗人对当前政治局势的看法了。在诗人看来,当前的政治局势是十分危险的,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够使政治局势稳定下来。否则的话,就要像“凤鸟不来嗟已夫”那样的悲剧发生。这里,“凤鸟”是指贤臣,“嗟已夫”是指贤臣死了,所以说凤鸟不来。也就是说,如果政治局势不好,贤臣就没有办法施展才干,贤臣死了,政治局势就更危险了。所以,诗人说,现在一定要采取措施,让政治局势稳定下来。
最后一句“凤鸟不来嗟已夫”,意思是说如果政治局势不稳定,贤臣就无法施展才干,贤臣死了以后,就会导致政治局势更加危险。
这首诗通过借古喻今的形式,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