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恨芳草,不识春长在。
箪瓢日晏如,焉知颜乐改。
黄鹤雅入听,鶗鴂亦可罪。
混沌何曾死,拱璧莫轻碎。
野马恣流行,游丝无挂碍。
太极物物一,乐事频年再。
缅怀良友心,不言默相对。
愿为蛩駏交,共话蝼蚁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儿童恨芳草,不识春长在
  • “儿童”通常指的是年轻、无知的人。在这里,它可能象征着那些尚未成熟或缺乏经验的人。
  • “芳草”常用来指春天,这里暗示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不识”表明了无知或不理解的状态。
  • “春长在”意味着春天总是持续存在,不受时间的限制。
  • 整句表达了一种对于春天永恒存在的感慨,以及对年幼无知的人未能理解这种永恒的感叹。
  1. 箪瓢日晏如,焉知颜乐改
  • “箪瓢”是指简陋的食物和水壶,常用来比喻贫穷的生活。
  • “日晏如”意味着太阳已经落山,一天即将结束。
  • “焉知”在这里是一个反问,意为“怎么知道”或“怎能知道”。
  • “颜乐改”指的是人的喜怒哀乐发生了变化。
  • 整句表达了一种对于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生活变迁的感慨。
  1. 黄鹤雅入听,鶗鴂亦可罪
  • “黄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和美好。
  • “雅入听”意味着这种美好的事物被人们所欣赏和倾听。
  • “鶗鴂”是一种鸟类,以其叫声而得名,常被用来象征悲伤和忧愁。
  • “亦可罪”意味着即使是悲伤和忧愁的事情也被视为值得谴责的。
  • 整句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遭遇不幸命运的感慨。
  1. 混沌何曾死,拱璧莫轻碎
  • “混沌”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宇宙或世界的初始状态。
  • “死”在这里可能表示终结或消逝。
  • “拱璧”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常用来象征珍贵和美好。
  • “莫轻碎”意味着不应该轻易破坏或损坏。
  • 整句表达了对于世界或宇宙永恒存在的赞美和敬畏。
  1. 野马恣流行,游丝无挂碍
  • “野马”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不受约束的自由。
  • “恣流行”意味着自由地流动和传播。
  • “游丝”是指细丝,常与蜘蛛相关。
  • “无挂碍”意味着没有任何阻碍。
  • 整句表达了对于自由和不受束缚状态的赞美。
  1. 太极物物一,乐事频年再
  • “太极”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观。
  • “物物一”意味着万物归于一体,没有差异。
  • “乐事频年再”意味着快乐的事情每年都会发生。
  • 整句表达了对于宇宙和谐统一的赞叹。
  1. 缅怀良友心,不言默相对
  • “良友”是指真诚的朋友。
  • “心”在这里指的是内心的情感。
  • “不言默相对”意味着沉默地相互交流和对话。
  • 整句表达了对朋友间真挚友情的怀念和珍视。
  1. 愿为蛩駏交,共话蝼蚁戴
  • “蛩駏”是一种昆虫,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寂寞。
  • “蝼蚁戴”指的是蝼蛄的触角,常用来象征微小和微不足道的事物。
  • “共话”意味着共同交流和交谈。
  • 整句表达了希望与朋友共同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和快乐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