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出峨岷,江亭俯要津。
诸侯皆职贡,百粤漫风尘。
恩诏传中使,遐方倚外臣。
出师劳上将,入幕富嘉宾。
闻道元戎死,频伤义士神。
三军宜雪耻,百战莫忧身。
巫峡长多雨,潇湘已暮春。
鼎鱼何足制,奏凯勿逡巡。
江亭
江水出峨岷,江亭俯要津。
诸侯皆职贡,百粤漫风尘。
恩诏传中使,遐方倚外臣。
出师劳上将,入幕富嘉宾。
闻道元戎死,频伤义士神。
三军宜雪耻,百战莫忧身。
巫峡长多雨,潇湘已暮春。
鼎鱼何足制,奏凯勿逡巡。
【注释】:
1.江亭:江边的小亭子。 峨岷:即指岷山。2.要津:指交通要冲或重要的渡口。
3.诸侯:指各地方的诸侯国,这里泛指各地。4.职贡:古代诸侯向周天子贡献土产。
5.百粤: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6.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
7.上将:朝廷派去带兵打仗的高级将领。8.入幕:进到营帐。
9.元戎:这里代指朝廷派去带兵打仗的高级将领。10.频伤:经常使人伤心。
11.三军:军队。12.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省东部。13.潇湘:地名,在今湖南省一带。
14.鼎鱼:指鼎里游动的鲤鱼。传说中能制住龙的鱼是大鲤鱼。15.奏凯:奏乐胜利回朝。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所作,描写了作者听到朝廷有战事发生,而自己又没有出征的机会时所写。
首联:“江水出峨岷,江亭俯要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江水从峨岷山发源,江亭俯瞰着重要的渡口。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县西南,岷山在甘肃南部,二山相距甚远,但都是中国名山,因此“江水出峨岷”指的是长江的水发源于这两处名山。江亭,也就是临水的亭台楼阁,这里指的就是成都的浣花溪畔的草堂。浣花溪在成都西门外,靠近锦江之滨。
颔联:“诸侯皆职贡,百粤漫风尘。”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诸侯们纷纷前来朝见,而百越之地也弥漫着战争的风云。百越,泛指南方各族。《汉书·地理志》载:“自交趾至日南郡,……皆为百越。”唐人颜师古注:“言百越之人皆役于中国也。日南者,日之所出,故云‘日南’;越人之俗皆被役役,故云‘百越’。”
接下来四句主要写朝廷派来的使者正在四处传递诏书,远方的臣子都盼望着能早日归来。
颈联:“恩诏传中使,遐方倚外臣。”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朝廷的诏书已经通过宫中的使臣传遍了四方,远方的国家和臣子都依赖着朝廷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这一句中的“中使”,是指宫中使者的意思;“遐方”,则是指遥远的地方。“倚外臣”,就是指依靠外国的臣子,这里的“外臣”指的是那些依附于唐朝的周边国家。
第五联:“出师劳上将,入幕富嘉宾。”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出征的将士辛苦了他们的统帅,而入宫的宾客则享受着丰盛的宴席。出师,指的是出征。上将,这里指的是统帅的军队的最高长官,一般由朝廷重臣担任。劳,意思是慰劳;入幕,则是进入军营的意思。入幕富嘉宾,指的是那些在宴会中受到款待的宾客们。这四句话描述了出征的士兵和享受宴席的宾客之间的鲜明对比。
第六联:“闻道元戎死,频伤义士神。”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听说那位率领部队前往战场的统帅已经战死沙场,我为此感到无比悲痛。这一句中的“闻道元戎死”指的是听说某位将领已经去世的消息,这里的“元戎”就是统帅的意思;“元戎死”,就是统帅战死的噩耗。“频伤义士神”则是说,因为这位统帅的阵亡,许多英勇的士兵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第七联:“三军宜雪耻,百战莫忧身。”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为了报仇雪恨,全军上下应该奋勇作战;即使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也不要担心自己的性命。这一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战斗和牺牲的看法。他认为,为了实现国家的荣耀和民族的尊严,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第八联:“巫峡长多雨,潇湘已暮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巫峡地区经常下雨,而潇湘地区也已经到了暮春时节。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地的气候特点。巫峡和潇湘分别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和北部地区,两地的气候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别。巫峡地区由于地形的原因,降雨量较多;而潇湘地区则是一个温暖湿润的地方,春天来得更早一些。
第九联:“鼎鱼何足制,奏凯勿逡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即使是像鼎里的鱼那样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能用来对付敌人。在取得胜利之后不要犹豫不前,应当立即返回朝廷汇报胜利的消息。这两句话强调了胜利的重要性,并告诫士兵们在取得胜利之后不应该有任何的退缩和犹豫。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述,展现了杜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同情心。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还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深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