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亭突兀戴鳌头,俯视沧溟一勺浮。
龙伯衣冠藏下府,梵王台殿起中流。
扶桑夜色三山日,滟滪江声万里秋。
老我惜无吞海句,但磨崖石记曾游。

注释:

  • 登金山吞海亭了公请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在这首诗中以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金山吞海亭的美景。了公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在这首诗中邀请他人来为这个美丽的地方作赋。

  • 危亭突兀戴鳌头:描述了亭子高耸入云的样子,就像一座山峰在海面上矗立。

  • 俯视沧溟一勺浮:“一勺”指的是海水,“沧溟”指的是广阔的海洋,“沧溟一勺浮”形容海水之广阔。

  • 龙伯衣冠藏下府:“龙伯”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衣冠”指的是人的服饰,“下府”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机构。这里的“龙伯衣冠藏下府”可以理解为某种神秘或古老的存在被隐藏在这里。

  • 梵王台殿起中流:“梵王”指的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台殿”指的是寺庙或宫殿,“中流”指的是河流的中心地带。这里的“梵王台殿起中流”可以理解为某个重要的建筑或景点位于河流的中心。

  • 扶桑夜色三山日:“扶桑”是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三山”可能指的是某座山脉,“夜色”、“三山日”都是描述夜晚或黎明时分的景象。这里的“扶桑夜色三山日”可以理解为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夕阳或初升的太阳照亮了三座山脉。

  • 滟滪江声万里秋:“滟滪”可能是某个地理标志或地名,“江声万里秋”指的是长江的涛声传遍了千里之外。这里的“滟滪江声万里秋”可以理解为某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或者景观,使得江声传得非常远,让人感觉仿佛跨越了整个秋天。

  • 老我惜无吞海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他希望自己能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看到这片美景。

  • 但磨崖石记曾游:诗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回忆,虽然他已经离开了这个地方很久,但他仍然对这个美丽的场景念念不忘,并希望后人也能有机会欣赏到这片美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金山吞海亭的美丽景色。诗人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亭子比作山顶上的鳌头,将海水比作勺中的水等,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个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怀念。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