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突兀摩空苍,寺幽更枕山之阳。
松杉高出人境外,楼阁半在天中央。
日照檐楹分杳霭,风回廊庑添清凉。
谷声远合蒲牢韵,林近时闻薝卜香。
红尘咫尺到不得,黄金地面生辉光。
我疑意在融结际,真宰用意非寻常。
云埋烟蔽岁月古,未与时会犹潜藏。
一旦宝像顿发见,果闻玉磬鸣高冈。
二生开示此经始,源流既浚深必长。
乃知景物不自胜,惟人方可存其纲。
昆山寺
昆山突兀摩空苍,寺幽更枕山之阳。
松杉高出人境外,楼阁半在天中央。
日照檐楹分杳霭,风回廊庑添清凉。
谷声远合蒲牢韵,林近时闻薝卜香。
红尘咫尺到不得,黄金地面生辉光。
我疑意在融结际,真宰用意非寻常。
云埋烟蔽岁月古,未与时会犹潜藏。
一旦宝像顿发见,果闻玉磬鸣高冈。
二生开示此经始,源流既浚深必长。
乃知景物不自胜,惟人方可存其纲。
注释:
- 昆山:指代寺庙所在的地名,昆山是中国古代的地名之一,位于今江苏省常熟市境内。
- 突兀:形容山石高耸、陡峭的样子。
- 摩空:意为直插云霄。
- 苍:形容青色或深蓝色。
- 寺幽:指寺庙僻静、宁静。
- 人境外:比喻超出常人的境界或视野。
- 楼阁:古代建筑中的高层建筑。
- 檐楹:屋檐下的横梁。
- 杳霭:形容云雾笼罩的景象。
- 风回廊庑:指风吹过走廊和房屋。
- 谷声:指山谷间的回声。
- 蒲牢(pú láo):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兽名,也指声音如蒲牢般的乐器。
- 薝(huáng)卜香:一种香料,传说中能散发出香气。
- 红尘:指尘世的繁华。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如同一尺之地一般。
- 黄金地面:形容土地肥沃,如同黄金般珍贵。
- 融结际:指心灵融合在一起的状态。
- 真宰:指真正的主宰、精神领袖。
- 云埋烟蔽:形容景色如云烟般朦胧。
- 岁月古:形容时间久远,岁月沧桑。
- 倏忽:形容时间短暂,一瞬间就过去。
- 一旦:指某个时刻或时机。
- 宝像:指寺庙中的佛像。
- 二生:这里指两位僧人或法师。
- 经始:指开始传授佛法。
- 源流:原指江河的源头和水流,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深长:形容事物深远且持久。
- 此经:指佛教经典。
- 景致(zhì):风景、景色。
- 物自胜:指自然万物各有所长,各自具有独特的美。
- 纲维:指事物的主干,比喻事物的根本。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昆山寺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句“昆山突兀摩空苍”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昆山寺的高大雄伟;次句“寺幽更枕山之阳”则点明了这座寺庙的幽静之处,远离尘嚣;三、四句分别描写了松树和楼阁的高大、巍峨,以及阳光透过屋檐洒下的光影,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五、六句则通过谷声和树木的芳香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第七、八句将目光从山林转向人间,描述了世俗世界的纷扰;第九、十句表达了对红尘俗世难以到达的向往,以及对黄金土地和美好事物的欣赏;第十一、十二句进一步强调了心灵的融合和对真理的追求;最后两句则通过佛事活动和佛法的传播,展望了未来的希望和愿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