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凝山前野水长,阿咸深住五云乡。
八年不见头全白,九日虽过菊未黄。
屋外松篁寒作伴,堂前孙子肃成行。
从今相就须宜数,不见西山易夕阳。
【注释】
紫凝山:指紫阳山,在今安徽泾县。五云乡:五云,即云雾,这里指神仙居所。深住:长期居住。八年:从唐玄宗天宝元年(七四五)李白开始供奉翰林到乾元元年(七八五)流放夜郎,共八年之久。白头:发白,这里指鬓发皆白。九日:重阳节,古人有登高之习。
松篁:松树和竹林。寒作伴:形容清冷。
孙子:指子由兄弟。肃成行:整齐地排列着。
相就:相互往来,互相交往。须宜数:应当常常相见。
西山:指长安城外的终南山,为当时诗人与友人经常游览之地。易夕阳:容易落日。
【赏析】
留别友竹轩,是一首抒情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途中,途经紫阳山时所作。
首联:“紫凝山前野水长,阿咸深住五云乡。”这是说:紫阳山前野水流长,阿咸隐居在五云乡。紫阳山位于安徽青阳县境内,山前有条小溪,两岸都是青山绿水。“阿咸”,即张志和,唐代著名隐士。《晋书·张华传》:“吴猛,字景阳,武昌阳新人也……少孤贫,养母甚孝……家贫常采樵。遇一老父,遗以竹简,言:‘汝后当得名,但不善仕耳。’猛因受《太初历》,遂研习大业,年四十余,犹手不释卷。每读《周易》,辄慨然而叹曰:‘吾本无才学,而仕进之心强,致此道不行。’……乃结庐麻源山中,躬耕不辍,自号‘玄真先生’。”张志和后来成为道教中的丹鼎派代表人物。五云乡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阿咸”二字,既是对张志和的尊称,也是借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颔联:“八年不见头全白,九日虽过菊未黄。”这两句是说自己在长安八年来没有见过张志和,头发都变白了,但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张志和还像往常一样赏菊饮酒。这两句是说自己在长安八年来没有见到张志和,而张志和却依旧保持着他那潇洒的风姿,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两句是写诗人在长安八年来未能见到好友张志和,而张志和却依旧过着他那个潇洒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颈联:“屋外松篁寒作伴,堂前孙子肃成行。”这两句是写诗人居住在紫阳山前时的情景。屋外的松树和竹子给诗人带来了清冷的感觉。堂前的孩子们整齐地排列着,显得十分严肃。这两句是写诗人在紫阳山前居住时的情景。这两句是写诗人在紫阳山前居住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
尾联:“从今相就须宜数,不见西山易夕阳。”这两句是写诗人从紫阳山返回时的感慨。自从和张志和分别以来,已经过去了许多年,现在又要分手了。这次分手之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张志和,所以应该常常见面才是啊。西山的夕阳总是如此美好,但是一旦离开了它,就会很快消失。这句的意思是说,既然和张志和分别了,就应该常常相见才是啊。
整首诗通过写自己在长安八年间未能见到好友张志和,以及回到紫阳山后与朋友们相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