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安南奉使书,海翁往往策虾须。
隐居素号江湖侣,老去仍充疾病扶。
不涉畏途愁鬼夺,怕行沧海见龙趋。
乌巾鹤氅舒徐步,宜入香山《九老图》。
【注释】
安南奉使书:指《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中,汉使张骞出使大秦时曾从海路经过南海、苍梧,到达交趾。后因以“安南奉使”为泛称出使海外的使者。这里借指安南国的使者。
策虾须:用笔来划动船桨。虾须,即竹篙。
江湖侣:指隐士。《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疾病扶:指老病之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见怒而还走,却立而僵,遂扶以为弟子。”
畏途:危险的道路。《诗经·小雅·北山》:“畏途之岩,令我逢殆。”愁鬼夺:忧愁如鬼所侵夺。
惧行沧海:《庄子·秋水》:“吾闻北海有鳌焉,其广千里,可坐论其大小。”故用此句。
龙趋:指龙游于水中。《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夫钓者之涉予竿乎?”《列子·汤问》:“东海有一条巨鱼,一日游于东海,溺水而死,三日方复苏。”故用此句。
乌巾鹤氅舒徐步:乌纱帽,白鹿皮衣;舒徐步,从容的步伐。古代儒者的装束。
宜入香山《九老图》:香山指白居易,九老图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九老图》,画中有白居易及他的诗友李绅、元稹等人。这里借指自己和友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安南国使者即将回国,诗人在送别时作此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第一句“曾读安南奉使书,海翁往往策虾须”,写诗人曾经读过关于安南使者的记载,知道他们常乘坐海船往来于海上。“海翁”,代指使者,也暗喻诗人自己。“策”,就是用。诗人通过这一典故来表明使者的身份和使命。
第二句“隐居素号江湖侣,老去仍充疾病扶”,进一步描绘了使者的为人。他虽然是一位出使异国的老病之人,但仍然能够像一位隐居在湖光山色中的隐士一样,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第三句是写使者的品行。他从不涉足那些令人感到恐惧和危险的场所,也不喜欢在大海中航行。这两句是对使者性格和行为的描述,也是对使者人格的高度赞扬。
第四句“不涉畏途愁鬼夺,怕行沧海见龙趋”,则进一步描绘了使者的行程。他并不担心那些令人感到恐怖和不安的路段,也不害怕在大海中航行的危险。这是因为他对未知的恐惧已经超越了常人所能想象的程度。
第五句“乌巾鹤氅舒徐步”,则是对使者的形象和气质的赞美。他身穿白色的衣服,头戴黑色的帽子,步履从容,给人一种高雅脱俗的感觉。
第六句“宜入香山《九老图》”,则是借用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他认为自己的形象和气质应该和那位著名的诗人一样,才能够配得上这样的称号和身份。
全诗通过对使者的赞美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卓越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