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春宫教谕回,青云翳凤下瑶台。
文章有焰缠东壁,翰墨生辉贯上台。
华表恩光同赫奕,高堂节义共昭回。
故人驿骑亲携送,带得天香辇下来。
日日春宫教谕回,青云翳凤下瑶台。
文章有焰缠东壁,翰墨生辉贯上台。
华表恩光同赫奕,高堂节义共昭回。
故人驿骑亲携送,带得天香辇下来。
注释:日复一日,春宫里的教育老师回来;像飞鸟一样在青云之上飞翔,遮蔽着凤凰的仪仗队。文章的光辉缠绕着东面的墙壁,书法和绘画的光辉照亮了上座的殿堂。华表上的恩泽如同灿烂的光辉,高堂上的节义也一同昭明。老朋友骑着驿马亲自送来,带来了天上的香气。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李峤(644年-713年),字巨山,唐朝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祖籍博陵(今山西定襄)。他是唐高宗时的宰相、诗人,以文词著名,曾官至太子少保、相王傅。他一生著作丰富,现存诗文200余首,风格雄浑壮丽,为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
全诗通过描绘春宫教谕返回的场景,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诗中“日日春宫教谕回,青云翳凤下瑶台。”描述了教谕老师每天从春宫中归来的情景,就像飞鸟在青云之上飞翔,遮蔽着凤凰仪仗队的身影。这里的“青云”象征教谕老师的高位和崇高的地位。而“文章有焰缠东壁,翰墨生辉贯上台。”则描绘了他的才华横溢,如火焰般燃烧,缠绕着东面的墙壁,书法和绘画的光辉照亮了上座的殿堂。这里的“翰墨生辉”比喻他的文学才华,照亮了整个殿堂。
“华表恩光同赫奕,高堂节义共昭回。”表达了教谕老师受到皇帝恩宠与尊敬,以及他的高尚节操和正义感。这里的“赫奕”形容皇帝的恩宠,而“昭回”则表示他的节操和正义感照亮了整个天地。
最后两句“故人驿骑亲携送,带得天香辇下来。”描述了老朋友骑着驿车亲自送来教谕老师,并带来了天上的香气。这里的“天香”象征着教谕老师的名声和地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教谕老师的崇敬之情,以及他对文学才华和高尚节操的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为诗歌增添了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