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采得首山铜,范合全凭橐籥功。
轮廓回环函太极,圆方相亚启鸿蒙。
五铢榆荚非今制,阴缦阳文在昔同。
母子权行归至正,悭囊已免一钱空。
【注释】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京城的工匠采集首山铜,铸成范模全凭橐籥功。
轮廓回环函太极,圆方相亚启鸿蒙。
五铢榆荚非今制,阴缦阳文在昔同。
母子权行归至正,悭囊已免一钱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是一首咏物诗。此诗描写了铜器铸造的过程和技巧,通过描绘铜器的制作过程,展现了作者对工艺技术的重视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金工采得首山铜, 范合全凭橐籥功。”描述了铜器的制作过程。首山铜是指产自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的紫红色铜矿,这种铜矿质地纯净,色泽光亮,是制作精美铜器的理想材料。作者用“范合”形容铸铜时范模与熔液紧密结合的情景,“橐籥功”则指古代传说中的神人用风箱鼓风炼铜的故事。这里以神话传说为喻,表现了古代匠人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对技艺传承的尊重。
第二句“轮廓回环函太极, 圆方相亚启鸿蒙。”进一步描绘了铜器的制作细节。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铜器的形状比作太极图中的阴阳鱼相绕,以及宇宙中天地未分的状态,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这里的“函”字意味着包容、包含,显示出作者对古法制铜工艺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五铢榆荚非今制, 阴缦阳文在昔同。”转而回到现实,指出虽然现在的五铢钱采用了榆荚等新材质,但古代的货币设计仍然沿用阴阳文的传统。这句诗既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技艺的珍视,也反映出他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
最后一句“母子权行归至正, 悭囊已免一钱空。”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母子权行”可能指的是古代货币制度中的“权”与“母”两个重量单位,而“至正”则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治世时期。整句诗寓意着随着时代的进步,古代的货币制度已经逐渐被废除,人们不再需要担心因为钱币的重量而带来的经济问题。同时,这也可能暗示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也在逐渐减少,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铜器制作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工艺技术的尊重和对古代文明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时代发展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