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少小同闾里,廿年东西若流水。
子能掉古侯王门,我得晨昏致亲喜。
是时世道多暌乖,风尘澒洞连两淮。
官军对垒苦死战,守令治剧愁颠崖。
参政旌旗控三岭,子策端能复侵境。
不谋驷马印累累,坐取一官甘独冷。
鄮山宛在水中央,过桥琴佩春风长。
诸生堂下稍罗列,两供俱阙同荒凉。
三倚秋亭弄云月,坐上青毡又思彻。
故家只住湖西头,踏破门前三尺雪。

【注释】

1、忆昔:回忆过去。 2、少小:年幼。 3、同闾里:邻里间互相交往。 4、廿年:二十载。 5、子能掉古侯王门:子,你;掉,超越,超越古代的诸侯王宫。 6、我得晨昏致亲喜:我,指作者自己。致,使。晨昏,早晨和晚上。致亲喜,使亲人快乐。 7、是时:这时。 8、世道:世事。多:很。 9、风尘:战乱。 10、澒洞:广大无边的样子。 11、三岭:山名,在今江西赣县北。 12、子策端能复侵境:你(汪彦通)的计策能够收复失地。 13、不谋:不事先策划。 14、驷马印:四匹马驾车的印章,表示官位。 15、坐取:坐享其成。 16、独冷:独自冷清。 17、鄮山:山名,在今江苏苏州东北。 18、过桥:指从南京到苏州的长江大桥。 19、琴佩:琴和佩玉。 20、秋亭:秋天的亭台。 21、青毡:青布地毯。 22、故家:故乡。 23、湖西头:指苏州西北面的太湖边。 24、踏破门前:踏着家门前的台阶走进家门。 25、三尺雪:一尺见方的积雪,形容大雪纷飞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与汪彦通自少年时就是邻居,又曾一起游学于乡里。二十年后,他们各奔前程,天南地北,音信杳然。这首诗就是诗人在与汪彦通分别之时写的一首赠别诗。此诗写诗人与汪彦通离别的情景,抒发了彼此思念之情,并借以寄托自己的仕途失意之感。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殷切期望。

第一句回忆往事。诗人回忆两人少年时一同在里巷中往来相访的亲密无间的情形,以及二十年后的今日,两人各自东西南北地奔波于仕途上,如同流水一样匆匆流逝。

第二句表达对友人的赞美。“子”,你的意思,这里指汪彦通;“能”,超越的意思,指超过古人;“掉古侯王门”,意思是说,你超越了古代诸侯王宫的门限,有超越世俗的高远志向。

第三句表现诗人的孤独无奈。“我得晨昏致亲喜”,意思是说我只有早晚问候亲人才能让亲人感到喜悦。这里的“致亲喜”是指使亲人快乐,也就是指使自己的亲人得到慰藉。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只有早晚问候亲人,才能使亲人感到喜悦。

第四、五两句写时局混乱,战乱不断,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是时”,当时,指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世道多暌乖”,“世道”,指社会风尚;“多”,很多;“睽乖”,分离、背离;“连两淮”,指的是连年的战争使得两淮地区民不聊生,一片荒凉。“风尘澒洞”,意思是说国家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官军对垒苦死战”,意思是说官军在战场上进行殊死搏斗,为国捐躯。“守令治剧愁颠崖”,意思是说地方官员忙于治理事务,而自己却忧愁不堪,犹如站在峭壁上。

第六句表达对友人的赞赏之情。“参政”,这里是赞扬之意,意思是说汪彦通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能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施展才华,重振旗鼓。“旌旗控三岭”,意思是说汪彦通的旗帜高高飘扬,他控制了三岭地区。“子策端能复侵境”,意思是说你的计谋已经能够收复失地。

第八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期许与鼓励。“不谋”,没有预先谋划的意思;“驷马印”,四匹马驾车的印章,表示官位,这里指高位。“累累”,重叠、累积的意思;“坐取”,坐享其成的意思;“一官”,指一个小官;“甘独冷”,意思是说宁愿一个人冷清清地工作也不愿贪图安逸。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虽然没有预先谋划,但却能在官场上取得高位,并且能够独自享有这样的地位而不去羡慕别人。

第九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担忧。“鄮山宛在水中央”,意思是说鄮山依然屹立在水中,仿佛还在水中央,这实际上是诗人对友人安危的担忧。“过桥琴”,即“过江采菱”。《乐府诗集.江南》引《古今乐录》:“《采菱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因为“过桥琴”,所以诗人想到要过江采菱了。同时,这也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慰问和鼓励,让他不要只顾自己忙碌而忘记了关心他人的安危。

第十一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之情。“诸生堂下稍罗列”,意思是说学子们在堂下排列整齐,虽然只是一群学子而已。然而,这些学子们都是很有才华的人,如果他们能够继续深造的话,一定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两供俱阙”,意思是说现在学堂里缺少老师和学生两种供应,这可能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导致的人才流失或学校停办。“同荒凉”,意思是说现在学堂里的一切都变得萧条冷落了。

第十一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三倚秋亭弄云月”,意思是说在秋天的亭子里倚靠着栏杆欣赏天空中的云彩和月亮。这里的“秋亭”指的是一座亭子,“三倚”则是指三个方位,可能是在亭子的三个方向上眺望景色。然而,诗人此时的心情并不平静,因为他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到底是留在故乡还是离开故乡去追随汪彦通呢?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诗人无法安心欣赏美景。

第十二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坐上青毡又思彻”,意思是说坐在青毡垫子上思考着汪彦通的事情。这里的“坐上”指的是坐姿;“青毡”,青颜色的毡子,通常作为座垫使用;“又思彻”中的“彻”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彻夜不眠,即整夜都在想着汪彦通的事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整夜都在思考着汪彦通的事情,无法入睡。

第十三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家只住湖西头”,意思是说故乡的家里只剩下西边那座湖边的老房子了。这里的“湖西头”指的是故乡的家所在地;“只住”,仅仅居住;“故家”,旧家,这里指的是故乡的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故乡的老房子里只剩下湖水和西岸的树木了,而诗人却只能远远地望着它,心中充满了思念和感慨。

第十四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踏破门前三尺雪”,意思是说推开家门的时候发现门外的院子里积满了三尺厚的积雪了。这里的“踏破门前”指的是走到门前的动作;“三尺雪”指的是积雪厚度;“踏”字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踩在积雪之上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推开家门的时候发现门外的院子里积满了三尺厚的积雪了,而自己却只能踩在积雪之上回家了。这是多么冷清的场景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