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识薰涵太古淳,笑谈时露满怀春。
自居中土文章士,人道清时草泽臣。
千里关河犹是客,半生书剑不忧贫。
举头似觉长安近,会逐西风马后尘。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器识薰涵太古淳,笑谈时露满怀春。

释义:
“器识薰涵太古淳” 表示丁仲谦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广博的见识。”笑谈时露满怀春” 则描绘了他轻松愉快地谈论时事,流露出内心的愉悦和对春天的向往。

2. 自居中土文章士,人道清时草泽臣。

释义:
这里丁仲谦自称是一位在中原地区(”中土”)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才华横溢的文人;同时,他也被视为一个在清明时代能够为民请命,为百姓着想的贤臣。

3. 千里关河犹是客,半生书剑不忧贫。

释义:
尽管身处远离家乡的千里之外(”千里关河”),但丁仲谦仍感觉自己是外来的客人。他通过读书和学习(”半生书剑”),不仅没有因贫穷而忧愁,反而显得从容自信。

4. 举头似觉长安近,会逐西风马后尘。

释义:
“举头似觉长安近” 表达了一种错觉——仿佛回到了熟悉的京城长安(唐朝时的首都)。”会逐西风马后尘” 则意味着他会像追逐西风中的尘埃一样,追随自己的梦想和志向,不畏艰难困苦。

译文

《送丁仲谦赴都》

器识薰涵太古淳,笑谈时露满怀春。
自居中土文章士,人道清时草泽臣。
千里关河犹是客,半生书剑不忧贫。
举头似觉长安近,会逐西风马后尘。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丁仲谦的人格魅力和他对未来的期许。诗中的“器识薰涵太古淳”,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敬仰;而“笑谈时露满怀春”则描绘了他在面对困难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整首诗既表现了丁仲谦的个性特点,也展示了他的人生哲学和对未来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