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孤城百雉高,当年粉堞尽蓬蒿。
清波忽见行人影,惭愧红尘染鬓毛。
【注释】
百雉:古代城墙的高处。杜甫《诸将》诗:“城头铁鼓声犹震,城下南溪水正清。草木尽作装甲甲,狐兔尽是死生存。日出放牛牧,雨晴耕田犁。长安卿相多少年,也未应闲种禾黍。”
清波:指城外的护城河。
红尘:指人世的尘事。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
此为送别之作。《唐才子传》:“元结尝赋《赠王将军》,云:‘君家双玉树,本自生蓬蒿。’”又,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诗首句“保定”,即以“孤城”,喻诗人自己。第二句“百雉”,用《战国策·齐策一》苏秦说齐闵王之语:“临淄三千馀户,张袂成阴,挥汗成雨。”言其城高且广,有如“百雉”。第三句,“当年粉堞”,言当年之盛。“蓬蒿”,即丛生的蒿草。言如今已荒芜不堪。第四句,“行人影”,指友人。言友人离去,而诗人却仍滞留于城中,惭愧之心油然而生。
全诗以“清波”、“红尘”两对词语起兴。清波,既指城外的护城河,亦借喻友人的去处。红尘,即“红尘客”,指来往于人世间的俗事。言友人离去后,城中只有自己独处,惭愧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