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暮鸦啼,钟楼日入西。
小车随客散,归马望尘嘶。
碧瓦差宫树,金波溢御堤。
时平足行乐,谁问醉如泥。
《大都即事》:杨柳暮鸦啼,钟楼日入西。小车随客散,归马望尘嘶。碧瓦差宫树,金波溢御堤。时平足行乐,谁问醉如泥。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个和平时代的城市生活场景。诗中的“杨柳暮鸦啼”与“钟楼日入西”分别勾勒出了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象,而“小车随客散,归马望尘嘶”则传达了人们归家的喜悦与对过往的留恋之情。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宫殿、御河等皇家建筑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人民生活的赞美。
诗的开篇“杨柳暮鸦啼,钟楼日入西”,以简洁的画面设定了时间背景。这里的“杨柳”不仅指自然界中的柳树,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暮鸦啼”则增添了一丝凄美和哀愁的氛围。钟楼的“日入西”则暗示了一天的工作即将结束,人们在享受闲暇之余又带着些许不舍的心情。这样的开头为整首诗定下了柔和而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小车随客散,归马望尘嘶”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都市生活中人们的动态。随着小车的行驶,人们开始散去,留下归马在尘土中嘶鸣,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机而又略显落寞的图像。这里不仅描绘了城市的繁华,也隐含着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回归和对过去时光的回顾。
再接着,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碧瓦差宫树,金波溢御堤”进一步展开了对皇家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描写。这里的“碧瓦”和“金波”不仅形容了建筑物的颜色和光泽,还可能隐喻了皇权的威严与财富的象征;“御堤”则直接指向了皇家园林或护城河,反映了古代城市中重要的水利设施和景观。
全诗以“时平足行乐,谁问醉如泥”作为总结。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百姓安乐的赞美,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当一切看似太平无事时,诗人不禁感叹,是否还会有人像自己一样,因沉醉于当下的快乐而忘却了时间的流逝?这种感慨或许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思考和警示。
此诗不仅是对一个时代背景下城市生活的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平和而略带忧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