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长安道,雨过街树绿。
下有卖卜翁,危坐营握粟。
举日讲仁义,旋式推祸福。
不学贾大夫,忧来方赋鵩。
三月长安道,雨过街树绿。
下有卖卜翁,危坐营握粟。
举日讲仁义,旋式推祸福。
不学贾大夫,忧来方赋鵩。
注释:
三月:指春季三个月,即三月末到五月初。
长安道:长安城的道路。长安,古都名,今西安市附近,为唐代政治、经济中心。
雨过街树绿:春雨过后,街道两旁的树木变绿了。
下有卖卜翁:街头有一个摆卦摊的老者。
危坐营握粟:老人正坐在摊位上占卜,手里握着一粒米(古代一种用于卜筮的筹码)。
举日讲仁义:整日在讲解仁义道德。
旋式推祸福:随即又推算出祸与福。
不学贾大夫:不学习《论语》中孔子对商人贾子的批评态度。
贾大夫:春秋时期,孔子曾批评商人贾子“贱售卖利”,认为他违背了“士”的节操和原则。
忧来方赋鵩:忧愁时才写诗。赋,指写作。鵩,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鸣叫的怪鸟。此处借指诗人在忧愁时创作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的小诗。作者通过描写一个卖卦的老人,以及他的占卜过程和言行举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三月长安道,雨过街树绿”描绘了长安城道上的景色,春天的雨后,街道两旁的树木变得郁郁葱葱。这里的“长安道”指的是长安城内的道路,而“雨后”则暗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第二句“下有卖卜翁,危坐营握粟”则是对街头卖卦老人的具体描写。他正在摆摊,手里握着一粒米,准备进行卜筮活动。这里的“卖卜翁”指的是街头摆卦摊的老人,而“危坐营握粟”则形容他的神态专注而严肃。
第三句“举日讲仁义,旋式推祸福”则是对他整日在讲解仁义道德的描述。他似乎一直在向人们传播仁义道德的思想,但同时又在推算出祸与福的结果。这里的“讲仁义”指的是宣扬仁义道德的行为,而“推祸福”则是指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祸害和幸福。
最后一句“不学贾大夫,忧来方赋鵩”则是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观点。他不学习商人贾子那样的沽名钓誉之徒,而是忧虑时才创作诗歌。这里的“不学贾大夫”指的是不学习商人贾子那样的沽名钓誉之徒,“忧来方赋鵩”则是指只有在忧愁的时候才会写出诗歌来。
这首诗通过对街头卖卦老人的描写,以及对其行为的评议,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自己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