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石鼓不自鸣,直待蜀桐鱼作形。陈仓石鼓载文字,徒有鼓形无鼓声。
夏盖之石或自鸣,盖石一鸣三吴兵。呜呼三吴十年厌干橹。
不缘夏盖鸣石鼓。
【注释】
临平:古地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石鼓:指古代用石头制作的鼓。自鸣:自己发声。鱼作形:指鱼儿跃出水面时的形状与石鼓相似。陈仓:古郡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文字:指铭文。徒有鼓形无鼓声:比喻只有外表而没有内在的东西。呜呼:感叹词。干橹:这里指战船,干是桨的意思。厌:厌恶。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写石鼓不自鸣,只有声音才能表达其意,如果夏盖山石鼓能自鸣,那么三吴地区十年的战事就不会发生。诗人通过对比和假设,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指出石鼓不自鸣,而只有声音才能表达其意。这一观点在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如杜甫在《石壕吏》一诗中写道:“暮投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这里的“石壕村”就是一个不自鸣的象征,只有通过声音才能表达其意。
诗人进一步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夏盖山石鼓能自鸣,那么三吴地区十年的战事就不会发生。这种假设看似离奇,但却反映了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以感叹的语气结束了全诗,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墨客中普遍存在,他们常常通过对战争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石鼓不自鸣和夏盖山石鼓可能自鸣的假设,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