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趋程不惮劳,船头坐看月轮高。
烟村渔火微茫外,一簇人家是馆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及诗歌内容来分析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夜次馆陶”,点明诗人夜行至馆陶县(今属河北景县)的情景。馆陶:春秋时邑名。在今河北馆陶东北。三国魏置县,故址在今河北馆陶东北。
“三老趋程不惮劳”,意思是说,县里的三位老人为了完成催征的任务,不顾辛苦。“三老”指的是主管教化的小吏或乡官。他们催征赋税,是理所当然的。“不惮劳”,说明催征很勤快,很卖力气。
“船头坐看月轮高”,意思是说,在船上站着看月亮慢慢升高。“月轮高”,即“月升”。这句诗写船夫站在船上,凝望着天空的明月,从侧面反映了诗人的心情:他看到明月渐渐升起,心情也就开朗了,也感到轻松愉快起来。“船头坐看”“月轮高”,这两句写出了船夫的悠然自得。
“烟村渔火微茫外,一簇人家是馆陶。”意思是说,烟雾缭绕的村庄,点点渔船上的灯火显得那么微弱,朦胧中隐隐约约地看见有一家姓馆陶的人家。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把读者引入一个宁静、幽雅的境界。
【答案】
夜泊馆陶(晚泊馆陶)。
译文:
三老催征不畏烦,船中望月心悠然。
烟村渔火渺然远,隐约家家似馆陶。
赏析:
全诗写景抒情,意境开阔而深远。开头二句先点出诗人所在之地馆陶县,接着写船夫在船上欣赏明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旷达之情,同时为后文描写馆陶夜景做了铺垫。第三句由上一句中的“月升”二字生发,写船夫凝望天上的明月。第四句又回到眼前,写远处的村庄和渔火。最后一句以“一簇人家”作结,点出诗人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