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植松柏,映蔚弥崇冈。
不为朝夕利,千载当自长。
植槿非不荣,我圃因之荒。
白发走畏途,途修马非良。
桑榆赖未晚,此乐且无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其诗如下:

神山避暑晚行田间用陶渊明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为韵
昔人植松柏,映蔚弥崇冈。
不为朝夕利,千载当自长。
植槿非不荣,我圃因之荒。
白发走畏途,途修马非良。
桑榆赖未晚,此乐且无央。

注释:

  1. 神山避暑:指的是作者在山林中享受夏日的凉爽。
  2. 晚行田间:傍晚时分行走在田野间的景色。
  3. 陶渊明:陶潜,字元亮,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以田园生活闻名。他的诗《归园田居》系列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4. 平畴交远风:广阔的田野上吹来的微风。
  5. 良苗亦怀新:新的庄稼苗也怀着希望。
  6. 为韵:这里指作者用上述诗句作为创作韵律的基础。
  7. 昔人植松柏:古代的文人种植松树和柏树。
  8. 映蔚弥崇冈:树木茂盛,覆盖了整个山坡。
  9. 不为朝夕利:不是为了追求短暂的利益。
  10. 千载当自长:即使是千年之后,它们也能自我生长。
  11. 植槿非不荣:种植槿花(一种植物)并不是不荣耀,它也有自己的美丽。
  12. 我圃因之荒:我的花园因此变得荒芜。
  13. 白发走畏途:年纪大了的人害怕走危险的路。
  14. 途修马非良:修整的道路不适合骑马,比喻不合适的人选或环境。
  15. 桑榆赖未晚:虽然年老,但还有时间。
  16. 此乐且无央:这种乐趣是无穷无尽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自己的心境和环境的变迁,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通过自然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