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避秦乱,川原多种桃。
我幸遇明世,栽培胡自劳。
看花食其实,为圃岂不遭。
疏懒强鞭策,犹胜宅不毛。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宴会上所作,他借景抒情,以草木为喻。
次韵可行记圭塘草木
昔人避秦乱,川原多种桃。
我幸遇明世,栽培胡自劳。
看花食其实,为圃岂不遭。
疏懒强鞭策,犹胜宅不毛。
注释:
- 昔人避秦乱:古人在秦朝末年战乱时期,为了避免战乱,他们纷纷迁徙到其他地方。
- 川原多种桃:在中原地区,人们喜欢种植桃树,因为桃树的果实甜美可口,而且桃树的生命力强。
- 我幸遇明世:幸运的是,我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
- 栽培胡自劳:虽然我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我却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这些桃树,这是一种自我消耗的行为。
- 看花食其实:看着这些美丽的花朵,我忍不住摘下它们尝一尝,这也是一种浪费的行为。
- 为圃岂不遭:为了种菜,我挖了一个小园子,难道这不是一种徒劳吗?
- 疏懒强鞭策:我之所以如此疏懒,是因为我被一种懒惰的驱使着,这种驱使来自于我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
- 犹胜宅不毛:与那些荒废了的土地相比,我宁愿住在这样一片肥沃的土地上,也不愿意居住在荒芜之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桃树的种植、欣赏和品尝的过程,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感受。他认为,尽管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他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桃树,这是一种自我消耗的行为。他还认为,为了种菜而挖一个小园子,也是一种徒劳的行为。最后,他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他认为,与荒废的土地相比,他宁愿住在这样一片肥沃的土地上,也不愿意居住在荒芜之地。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