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不量力,意气横九州。
奈何皂枥中,笼络如羁囚。
岂无刍与菽,悲鸣不自由。
愿凌骐骥群,振迅当清秋。
朝驰昆仑山,夕饮玄圃流。
伯乐不一顾,终死谁怨尤。
【解析】
本诗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借老马的遭遇,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首二句“老马不量力,意气横九州”,是说一匹衰老的老马,它虽然年迈体衰,但仍然有一股不服输的豪情。“不量力”是说它知道自己年老力衰,但还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表现了作者对老马精神的赞赏与同情。“意气横”是说老马的豪情壮志纵横天下。这两句是全诗的起兴之笔,为后文写老马的遭遇作了铺垫。“无奈皂枥中,笼络如羁囚。”是说尽管老马雄心勃勃,但是命运却并不因它的豪情而改变。它被关在狭小的牢笼里,受着囚禁般的痛苦折磨,这两句表达了老马的哀怨和愤懑。“岂无刍与菽”以下六句是老马自述。“刍”指草料,“菽”指豆料,都是老马吃的食物。诗人在这里运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老马虽身处困境却依然关心自己生存问题的心态:“刍与菽”,说明老马还有粮食可吃,这是老马生存的保障;“悲鸣不自由”,说明老马虽然还能发出悲鸣之声,但它却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愿凌骐骥群”,是说老马希望能像骏马一样驰骋于千里之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振迅当清秋”是说如果能够振翮高飞,在秋风劲急时驰骋,那么就能乘风破浪,一试锋芒;“朝驰昆仑山,夕饮玄圃流”,是说它希望在清晨能奔向昆仑山巅,在傍晚能饮到玄圃的甘泉。这几句是老马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伯乐不一顾”是说没有识货的人来认识老马的价值;“终死谁怨尤”则是说即使老马最终死去,也不会有人对它感到遗憾和怨恨。“不量力”“笼络如羁囚”“悲鸣不自由”“欲凌骐骥群”“振迅当清秋”等词语都带有主观色彩,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这些词语既突出了老马不甘屈服的精神,又烘托出诗人对老马不幸遭遇的同情。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收束,也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朝驰昆仑山,夕饮玄圃流。伯乐不一顾,终死谁怨尤?”这两句话是老马发出的感叹。它希望人们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埋没它的价值,让它能在广阔的天地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朝驰昆仑山,夕饮玄圃流。”是说老马希望能够像传说中的八骏一样,驰骋于万里长空,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赋予它的快乐。“伯乐不一顾”,是说没有识货的人来赏识它的价值;“终死谁怨尤”,则是说它死后谁会去埋怨它呢?这两句是对老马一生遭遇的总结:它虽然历经磨难,但终究没有被世人所遗忘,它一生的经历足以让后人铭记,它的命运也足够让人叹息。这首诗通过老马这一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事业、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激情绪。同时,它也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赏析】
此诗以咏物抒怀为主,借老马自述其遭遇,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首联“老马不量力,意气横九州”,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把一匹老马比作有雄心壮志的英雄豪杰,歌颂了老马的豪迈气概。
颔联“奈何皂枥中,笼络如羁囚”,则从正面描写老马的不幸遭遇。这里诗人以“皂枥”(黑土),象征老马的牢狱生活——被圈养在狭小的地方,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颈联“岂无刍与菽,悲鸣不自由”,诗人进一步描绘老马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老马内心的痛苦。这里的“刍”指草料,“菽”指豆料,是老马吃的粮食。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写出了老马对这种生活的无奈。
尾联“愿凌骐骥群,振迅当清秋”,是老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凌”即超越,表示要努力奋争的意思。“清秋”,是指秋天,象征着收获的季节,也寓意着新的开始和美好的未来。
全诗结构严密,层次分明。前四句写老马的遭遇,后四句写老马的愿望,前后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诗歌通过对老马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事业、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