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坐闻流水,开屏见远山。
路通烟树窈,门对野桥闲。
拄杖晴俱出,渔舟暝独还。
只惭万里客,尘土污朱颜。
【注释】
萨天锡(751年—806年),唐代诗人,字天锡,雁门郡代郡人。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学传统的家庭,曾祖是中宗的宰相张仁愿,祖父是著名诗人张说。他早年在长安应举进士落第,后游历河朔各地,为节度使所器重。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前后,任国子助教。其诗多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争情景,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语言奇诡新警,意境开阔,风格豪迈,与李贺、杜牧等人齐名,时称“文章三李”。他的诗作现存30首。
【赏析】
此诗描绘一幅宁静的山村景色,表现诗人归隐的闲适心情。全诗写景清新自然,抒情恬淡含蓄,富有韵味。
首联“入坐闻流水,开屏见远山。”描写诗人刚进入山村,就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打开屏风,就看见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刚进村时的所见:一溪流水,两岸群山,一派静谧的田园风光。
颔联“路通烟树窈,门对野桥闲。”“烟树”指树木上覆盖着一层薄雾。“窈”,幽深貌。“野桥”,指村边的小桥。这两句描写山村的小路通向远处的树林,显得幽深而遥远;村边的那座小桥也显得悠闲自得。
颈联“拄杖晴俱出,渔舟暝独还。”这两句是说,晴天拄着拐杖出来走走;傍晚时分,只能独自划着渔船回来。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归隐后的孤独和寂寞。
尾联“只惭万里客,尘土污朱颜。”最后两句是说,自己只是感到惭愧,身为万里之遥的客人,却玷污了红润的容颜。诗人用“只惭”、“尘污”来表达自己归隐的心情,既写出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厌恶,又流露出对自己清白人格的自我肯定。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远离尘嚣、恬静优美的乡村景色,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悠然自得之情。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