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北方善骑射,材力往往矜豪雄。吾观《金人击鞠图》,意气已欲横土中。
黄旗雕羽指天黑,绣柱龙鳞掀日红。鸣鞭纵辔捷一发,左回右折如旋风。
流星迸乱拂衣里,飞电翕忽生马鬃。极知此艺较轻矫,驰骋亦似观成功。
后来唇齿不自惜,纵习武勇终亡国。当时得失争一丸,百岁安危复何益。

【注释】

金人:指金军。

《金人击鞠图》:即《金人百骑图》。

材力:才能。

矜豪雄:夸耀自己。

《金人百骑图》:唐代阎立本的名画。

黄旗雕羽:指战旗上饰有五彩羽毛和黄金的龙。

绣柱龙鳞:指战阵中旌旗飘扬,犹如龙鳞。

飞电翕忽生马鬃:闪电划破天空,马鬃也为之颤动。

极知:知道。

轻矫:轻捷矫健。

唇齿:比喻关系密切的国家或集团。

不自惜:不知爱惜。

争一丸:争夺一个球。

百岁安危复何益:百岁平安与否有什么关系呢?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冬,是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岭南,途经陈州时所作。诗人借观《金人击鞠图》以抒发对金国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愤慨之情。

开头两句写北方民族擅长骑射,英勇强悍。

中间四句描写击鞠图的场面。“黄旗”,指战旗;“雕”,雕镂装饰;“黑”,黑色;“红”,红色。“绣柱龙鳞”,是指旌旗在风中翻卷,犹如龙鳞。“左回右折”,形容奔驰时左顾右盼。“旋风”,旋风状的马蹄。“流星迸乱拂衣里”,指闪电般奔驰,马鬃纷飞。

后四句写击鞠的技艺虽高,但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并以此喻指当时北宋朝廷内争权夺利的斗争,与国家兴亡的关系不大。

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半写金国的击鞠技艺之高超,后半写宋室的昏庸腐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愤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