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登蓟丘望,西北削诸峰。
转觉天地肃,因悲霜露浓。
云间何处笛,日落满城钟。
自笑栖迟者,惟堪学老农。

《登蓟丘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了登高所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

译文:
我闲着无事登上蓟丘,望着四周西北的群峰。
转觉天地间肃杀之气更加明显,因此心中悲凉。
云间的那处传来笛声,夕阳落下满城的钟声。
自己却笑那些悠闲的人,只能学老农种地谋生。

注释:

  • 蓟丘:古地名,位于今北京市附近,地势险要,有“天险”之称,是古时的重要军事关隘之一。
  • 闲登:闲暇之余登高望远。
  • 削诸峰:形容山峰陡峭,如被削去一般。
  • 转觉:忽然觉得。
  • 霜露浓:指天气寒冷,露水增多。
  • 云间:云雾之上。
  • 日落:太阳落山。
  • 栖迟:指生活安闲舒适。
  • 惟堪:仅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蓟丘上所作,通过登高远眺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诗中通过对蓟丘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图。诗人以“闲登蓟丘”为开头,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的中间部分,“转觉天地肃”,表达了诗人在高处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这里的“天地肃”可能是指自然界的严肃、庄重,也可能是指诗人内心的感受。

“因悲霜露浓”,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环境的珍视。霜露的浓重往往意味着冬天的到来,而冬天又是一年之中最为严酷的季节。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两句,“云间何处笛,日落满城钟”,则是诗人在蓟丘上的所见所闻。云间传来的笛声和夕阳下满城的钟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动人的画面。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快乐,反而在最后一句中发出了“自笑栖迟者,惟堪学老农”的感叹。这句诗中的“栖迟者”指的是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而“老农”则代表了辛勤劳作、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诗人通过与这些人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的思考。

这首《登蓟丘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