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庐湖水曲,门对法华山。
百里空荒外,三峰晻霭间。
倦游烦汲引,阔步强跻攀。
老怯高寒境,非缘兴尽还。
【注释】
①游法华山:在华山游览。宿楼氏,即楼观台。②嵩头陀:指中岳太室山的东麓名头陀峰。智者,指慧远法师。③国师道场:指庐山东林寺。清五云:指佛教传说中西方净土中的五座宝树,又称“五智树”,为佛祖释迦牟尼坐化的地方。④而未及至其处,指还未到达中岳太室山。⑤傅生国章:指作者的朋友傅国章。⑥故庐湖水曲:庐水在今安徽境内,发源于巢湖,流经庐江、舒城等地,入巢湖。庐水曲指庐江一带。⑦门对法华山:指作者从庐州出发后经过华山时,看到华山的景色。⑧百里空荒外,三峰晻霭间:百里,形容华山之高峻。空荒外,形容华山周围荒凉的景象。三峰,指华山主峰莲花峰、东峰朝阳峰和西峰莲花峰。晻霭,形容云雾缭绕。⑨倦游烦汲引:厌倦了游历,不想再被汲汲于仕途的人所牵累。汲引,这里指官场。⑩阔步强跻攀:迈着大步向上攀爬,形容心情豪迈,不拘小节。⑩老怯高寒境:年纪大了,身体衰弱,害怕高山严寒的气候。非缘兴尽还:不是由于兴致已尽而返回。
【译文】
游法华山回宿楼氏书房遥望嵩头陀智者国师道场上清五云龙寿诸山而未及至其处赠同游傅生国章
故庐湖水曲,门对法华山。
百里空荒外,三峰晻霭间。
倦游烦汲引,阔步强跻攀。
老怯高寒境,非缘兴尽还。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诗的前四句主要刻画了游山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色。首句“游法华山”表明诗人此行的目的;次句“宿楼氏,”说明诗人在游山途中投宿之处;第三句“遥望嵩头陀智者国师道场”,写出了沿途所见之景;末句“上清五云龙寿诸山”,描绘出华山之高耸入云,气势雄浑的景象。整组诗句,以“游法华山”作为开端,然后依次叙述游历的过程,最后又回到游目所见之景。这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又使诗歌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景,中间两句写情,后半部分抒情。诗中“倦游”、“汲引”、“跻攀”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不满和无奈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豪爽的性格与旷达的情怀。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景交融,给人以清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