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烟斜照旧离离,吐漫芳心欲向谁。
可是忘忧能自得,若教指佞定无私。
东风江上何人识,南国春来有梦知。
留取青青承雨露,术应红紫浪相疑。
注释:
草意:形容草的生机勃勃。
澹烟斜照旧离离:淡烟斜照下,草木依然显得稀疏零散。
吐漫芳心:吐露出旺盛的芳香气息。
欲向谁:想要向谁倾吐。
可是忘忧能自得:然而忘却忧愁却能自我满足。
指佞定无私:指出媚逢迎的人是不会有真正的公正无私的。
东风江上何人识:不知东风在江上游来游去,谁会认识它?
南国春来有梦知:南方春天来了,人们会梦见自己回到了故乡。
留取青青承雨露,术应红紫浪相疑:留下青青的草地承受雨水和阳光,药术应该像红紫色的花一样相互猜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草拟人,赋予花草以人的情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澹烟斜照旧离离”,描绘了一片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景象。这里的“澹烟”指的是淡淡的烟雾,而“斜照旧离离”则形象地描绘了草木稀疏、零散的状态。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凄凉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岁月流转、时光荏苒的无奈与哀愁。
第二句“吐漫芳心欲向谁”,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在这里,他将自己比作一棵草,渴望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间烟火的向往。
第三句“可是忘忧能自得”,诗人转而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种种烦恼。他认为,只有忘却忧愁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与满足。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忘忧与被指佞相对比,强调了前者的无邪与后者的伪善。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虚伪现象的不屑一顾。
第四句“若教指佞定无私”,诗人再次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那些善于逢迎奉承的人是不会真正公正无私的,因为他们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的权益。这种观点虽然略显偏激,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性中的某些阴暗面。
接下来的三句“东风江上何人识”,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他想象着东风在江上游来游去,不知道它会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惊喜或感动。同时,他也期待着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好与希望。
最后两句“南国春来有梦知”,则是诗人对于家乡的回忆与思念之情。他想象着南方的春天来临,人们会梦见自己回到了故乡。这种梦境充满了温情与美好,让人不禁想起家乡的山水、亲人的面孔以及童年的欢乐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草的形象化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设问等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