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得朝衣不称身,勇辞新爵号遗民。
炼成偃月炉中药,阅遍铜驼陌上人。
鲁国灵光俄委地,谢家玉树正伤春。
忽闻旧唱贞元曲,衰涕能无洒石麟。
这首诗由黄溍所作,其内容丰富且具有深厚的意义。以下是对这首《府判谢公挽章》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 诗的原文:
换得朝衣不称身,勇辞新爵号遗民。
炼成偃月炉中药,阅遍铜驼陌上人。
鲁国灵光俄委地,谢家玉树正伤春。
忽闻旧唱贞元曲,衰涕能无洒石麟。
- 词句释义与翻译:
- “换得朝衣不称身,勇辞新爵号遗民”:意为我换上了不合身的新官服,勇敢地辞去了新封的爵位,成为遗民。
- “炼成偃月炉中药”:形容自己如同炼丹术士般,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炼成了可以治愈疾病的良药。
- “阅遍铜驼陌上人”:意味着他曾经走过繁华的都市街道,见证了各种人和事。
- “鲁国灵光俄委地,谢家玉树正伤春”:比喻鲁国的辉煌已经过去,而谢家的美玉也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得凋零。
- “忽闻旧唱贞元曲,衰涕能无洒石麟”:听到熟悉的贞元曲调,不禁悲伤流泪,泪水洒在珍贵的石麟上。
- 关键词注释:
- “谢家玉树”:指的是谢氏家族中的人才,如谢安、谢道韫等。
- “贞元曲”:唐德宗年号(785—805),此处指代古代的音乐和诗歌。
- 赏析:
-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仕途经历和人生感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勇敢地辞去新爵位,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常人的道路,这种抉择体现了他对自我价值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他也看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因此感慨不已。
- 艺术风格:这首诗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诗人通过对人物、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同时,他的诗歌还注重音韵和谐和节奏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妙。
- 历史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当时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社会矛盾尖锐,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价值取向。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鲁国灵光俄委地”,这里的“鲁国灵光”象征着辉煌的历史和文化成就,而“俄委地”则表示这些成就最终消失或被毁。这种对比强调了历史的无情和变迁的力量。同时,这首诗还涉及到了音乐、诗歌等文化艺术领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这些领域的重视和热爱。
《府判谢公挽章》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时代变迁和历史背景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元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