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妙高台,迥出千峰上。
怪松多十围,巨石非一状。
心赏孰与同,昔贤有馀唱。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然后结合题目,从意象、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此题中,“亭亭妙高台”一句中的“亭亭”形容高大挺拔;“妙高台”指雪窦寺的塔楼;“迥出千峰上”一句的意思是“耸立在万仞绝壁之上”,突出了雪窦寺塔楼的雄伟壮观。第二句“怪松多十围,巨石非一状”意思是“有许多怪松树围有十丈(一丈约等于3.3米)粗,还有许多巨石形状各异”。第三句“心赏孰与同,昔贤有馀唱”意思是“谁能与古人相媲美?他们的作品流传千古,余音袅袅”。
【答案】
译文:
亭亭玉立的妙高台,矗立在千重峻岭之上。
奇形异状的怪松树很多,形状各异的巨石也不少。
谁能与前贤比美呢?他们的佳作流传千古,余音袅袅。
赏析:
首联写景。诗人登上雪窦寺的塔楼,只见一座亭亭玉立的妙高台耸立在山巅,直插云霄。它傲视群山,雄浑壮丽。一个“妙”字,不仅写出塔楼的高峻,更写出了它的神奇、灵秀。“迥出千峰上”,是说这座塔楼远远地高出周围的山峰,显得非常突兀和奇特。这两句描写的是雪窦寺塔楼的外观。
颔联写景。“怪松多十围,巨石非一状”,这两句写雪窦寺内的怪松和巨石。“怪松”指的是一些树干粗细不一、形状奇特的松树,它们生长在峭壁上,有的像人一样直立着,有的如飞鸟般展翅欲飞,还有的形状奇特,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巨石”指的是那些形状奇异、大小不一的巨石,它们或卧或立或躺或坐,有的像是一只大乌龟盘踞在那里,有的像是一只大象悠闲地躺在地上,有的像是一头雄狮在吼叫,等等,真是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两句是对雪窦寺内的景色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其中的奇妙之处。
尾联抒情。“心赏”意为用心欣赏、品味,这里指对雪窦寺的美好景色进行一番仔细的品味和体会。而“昔贤有馀唱”则是说古人对于雪窦寺的赞美之词,已经传颂千古,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雪窦寺美景的赞叹之情,又表明自己对于这些赞美之词的认同和尊重。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对美好事物所表现出的无尽向往和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