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官重司乐,典教专成均。
如何千载下,实去惟名存。
之子负远志,被褐徂冬春。
低徊不自炫,保此席上珍。
小试特豪末,食禄同庶人。
幸与骏奔齿,位卑号仍尊。
既殊仕伶官,况及游圣门。
金石方在耳,颂声未崩沦。
闻风苟有作,薄俗斯还淳。
嗟予领胄子,四术空遗文。
铿锵尚莫辨,论说将何云。
临分用自愧,赠言聊具陈。

【注释】:

①送曾止善孔庙司乐:为曾止善饯行。止善,字元善,号静一。

②周官重司乐,典教专成均:周朝重视音乐和教育,专门设置乐官来管理。

③如何千载下,实去惟名存:千年过去了,他的名字仍然存在。

④之子负远志,被褐徂冬春:你胸怀大志,穿着粗布衣服到寒冬。

⑤低徊不自炫,保此席上珍:徘徊不炫耀,保持这份珍贵的荣誉。

⑥小试特豪末,食禄同庶人:小试即初仕,特豪末指初仕时地位较低。

⑦幸与骏奔齿,位卑号仍尊:幸运地与尊贵的人同龄,但地位卑微。

⑧既殊仕伶官,况及游圣门:既然与艺人不同,何况能参观圣人的殿堂呢。

⑨金石方在耳,颂声未崩沦:只有音乐还在耳畔回响,歌颂之声还没有消逝。

⑩闻风苟有作,薄俗斯还淳:听到风声就有所创作,薄俗将因此而变得淳朴。

⑪嗟予领胄子,四术空遗文:《尚书·酒诰》说:“嗟予有子,乃终厥世”,我有幸继承你的遗志,但是对礼、乐、兵、刑四种技艺都一无所知。

⑫铿锵尚莫辨,论说将何云:虽然声音铿锵响亮,但是不能辨认出是谁的声音;谈论议论又有何用呢?

⑬临分用自愧,赠言聊具陈:面对分别我深感惭愧,只好把这些话送给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好友曾止善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其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未来前途的祝愿。全诗语言质朴无华,感情真挚深沉。

首联两句写曾止善之才学与当时社会的需要。“周官重司乐”一句指出音乐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说明曾止善的音乐才能受到国家的重视。“典教专成均”一句则表明他的音乐才能不仅得到了国家的重视,而且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培养和训练,这是对曾止善的极高褒奖。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表现了曾止善在音乐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贡献。

颔联两句则是对曾止善未来的期许。“如何千载下,实去惟名存”表达了对曾止善才华得以传承的期待。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他的音乐才华仍然被人们所铭记。这种期望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曾止善的深厚友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颈联两句则是对曾止善人格的赞美。“之子负远志,被褐徂冬春”描绘了曾止善心怀远大志向的形象。他虽然身穿粗布衣服,但却毫不介意,勇敢地踏上了征程。这里不仅赞美了他的坚韧和毅力,也表达了对他未来成就的期待。同时,“低徊不自炫,保此席上珍”则进一步强调了曾止善谦逊的品质。他虽然才华出众却不炫耀,而是保持着一份珍贵的荣誉。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尾联两句则是对曾止善未来的祝愿。“小试特豪末,食禄同庶人”表达了他对曾止善能够取得一定成就的祝福。虽然他初入仕途时地位较低,但只要他努力工作,就有可能获得更高的荣誉和待遇。“幸与骏奔齿,位卑号仍尊”则表达了他对曾止善未来地位的提升的期待。虽然他目前地位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地位将会得到提升。最后两句则是对曾止善的鼓励和祝福。“既殊仕伶官,况及游圣门”表示他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艺人阶层,甚至有机会参观圣人的殿堂。“金石方在耳,颂声未崩沦”则表达了他对曾止善未来名声的祝愿。虽然现在他的名声还在耳边回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名声将会更加响亮。“闻风苟有作,薄俗斯还淳”最后两句则是对曾止善创作能力的肯定。他虽然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但他仍然能够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用自己的音乐作品去影响和改变这个社会。这些祝福和鼓励表达了诗人对曾止善深深的关爱和支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