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登真,须凭刚志,决要顿开灵慧。消尘止念,绝爱忘忧,恬淡自然知味。雷震一声,火发三田,半夜乌飞千里。透帘帏、铅鼎温温,恣饮玉壶香腻。
堪下手、策凤攀鸾,烹金间木,游赏洞房佳瑞。倾光吐秀,塞海冲山,真气遍充天地。乘履风云,摘骑日月,不比寻常儿戏。把玄珠收取,大罗归去,圣贤同域。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修行的诗歌,通过描绘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展现了修行者的精神境界。
我们来看第一句:“出世登真,须凭刚志,决要顿开灵慧。”这里的“出世”指的是离开世俗,追求精神上的升华,而“登真”则是指达到真正的精神境界。修行者必须拥有坚定的意志(“刚志”),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他们也需要顿悟,即突然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第二句:“消尘止念,绝爱忘忧,恬淡自然知味。”这句话描述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如何消除杂念,放下欲望,达到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自在的境界。他们知道生活的真正滋味,不再为外界的纷扰所困扰。
第三句:“雷震一声,火发三田,半夜乌飞千里。”这里运用了雷震、火发等意象,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觉醒和力量的爆发。半夜时,修行者如同鸟儿一般翱翔万里,寓意着他们的心灵已经超越了世俗的限制。
第四句:“透帘帏、铅鼎温温,恣饮玉壶香腻。”这里描述了修行者修炼的场景,他们透过帘帏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但内心却不受外界干扰。他们坐在铜炉旁,品尝着美酒,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第五句:“堪下手、策凤攀鸾,烹金间木,游赏洞房佳瑞。”这里提到了可以施展才华、结交良朋、享受生活的情景。修行者如同凤凰、鸾鸟一般高贵,他们可以在宴会上尽情地享受美食和美酒,欣赏美丽的风景。
第六句:“倾光吐秀,塞海冲山,真气遍充天地。”这里的“倾光吐秀”意味着修行者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展现出来,如同盛开的花朵一般美丽。他们在修行中积累的能量如同海浪一般汹涌澎湃,充满了整个世界。
第七句:“乘履风云,摘骑日月,不比寻常儿戏。”这句话表达了修行者超脱凡尘的决心,他们不再像普通人一样游戏人间,而是像驾驭风云、驾御日月一般,掌控着自己的命运。
最后一句:“把玄珠收取,大罗归去,圣贤同域。”这里提到了修行者最终的目标——将手中的玄珠(即智慧)收好,回归到大罗天界(即神仙居住的地方)。他们在那里与圣人为邻,共同追求真理。
整首诗通过描绘修行者的修炼过程,展现了他们对生命、宇宙和自我的认知和理解。它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思想,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境界,超越平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