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士黄金刹,斋房白云外。
寻师天台山,贝叶写经呗。
凌晨餐正阳,玉屑和沆瀣。
飞锡到城市,刀圭起沉瘵。
逃名师伯休,隐显谢流辈。
有时栖石室,宴坐真空界。
行药度幽涧,秋云湿霞佩。
我欲往从之,高蹈尘宇隘。
他年嵩少间,挥麈一投芥。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开士黄金刹,斋房白云外。
- 注释:指和尚或道士居住的地方,环境清静优美,常在山巅或云间。
- 译文:高僧的居所,位于黄金般璀璨的寺院中,远离尘嚣,建在白云之上。
2. 寻师天台山,贝叶写经呗。
- 注释:贝叶是佛经的一种,通常用于书写和诵读佛教经典。”贝叶经”是一种古代用贝壳制作的书卷,常用来抄写佛教经文。“呗”是指念诵佛经的音律。
- 译文:我追寻的是那位高僧,他在天台山上寻找佛法,用贝叶书写经文并进行诵经唱赞。
3. 凌晨餐正阳,玉屑和沆瀣。
- 注释:正阳即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而“玉屑”和“沆瀣”则分别是两种珍贵的药材,这里可能指晨光如玉屑般晶莹剔透,以及清新的空气。
- 译文:我在黎明时分,品尝着清晨第一缕阳光下,如玉石般细腻的露水和新鲜的空气,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4. 飞锡到城市,刀圭起沉瘵。
- 注释:”飞锡”指的是僧人快速地移动其寺庙中的法器”锡杖”。”刀圭”则是古代用来划分谷物的器具,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医治疾病。
- 译文:我快速地向城市进发,携带着治愈疾病的工具(刀圭),为那些重病患者带来希望之光。
5. 逃名师伯休,隐显谢流辈。
- 注释:师伯休可能是对某位著名高僧的尊称,表示他像避世高人一样隐居生活。”隐显”意味着他的出现和消失都是自然而然,不受世俗影响。
- 译文:逃避世间纷扰,遁入深山,与世隔绝,只在需要的时候才露面,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令人钦佩。
6. 有时栖石室,宴坐真空界。
- 注释:”栖石室”指的是在石头上搭建的小屋子,可能是修行或冥想的地方。”真空界”则形容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状态。
- 译文:有时我会在石头小屋中静坐修炼,体验那种超越物质存在的精神境界,感受心灵的平静。
7. 行药度幽涧,秋云湿霞佩。
- 注释:行走于深山幽涧,采药济世,同时秋天的云雾让佩戴的霞帔也沾上了湿润的色彩。
- 译文:我经常在山涧中行走,采集草药帮助他人疗病,而秋季的云雾使得我的霞帔上也沾染了湿润的颜色。
8. 我欲往从之,高蹈尘宇隘。
- 注释:高蹈尘宇指的是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尘宇”是比喻世俗世界。
- 译文:我很想追随这位大师,超越尘世的纷扰和狭窄,达到更高远的境界。
9. 他年嵩少间,挥麈一投芥。
- 注释:”嵩少”是古代对嵩山的别称,嵩山是道教圣地之一。”挥麈”是手持拂尘的动作,象征着智慧和教化。”投芥”可能指投掷一颗小草籽,寓意播种或传播智慧。
- 译文:在未来的岁月里,我期望能有机会向这位大师学习,就像投掷芥子般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能引发巨大的智慧之花。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位求道者对高僧生活的向往和崇敬之情。诗中不仅描绘了高僧们的生活场景,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崇高理想。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修行者的敬仰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憧憬,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禅意。同时,诗中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