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上城府,日暮当早归。
城门已击柝,出郭何焉依?
下马投馆人,空垣月当扉。
凉风振庭树,巢鸟屡惊飞。
起坐搔白发,忽如霜草稀。
周公不复梦,仲尼故沾衣。
老莱有孺色,传闻惟食薇。
求之事已晚,徘徊行道微。

【注释】

日出行:日出时分,人们要出门办事或远行。

日出上城府: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临在城楼上。

日暮当早归:太阳落山时,人们就要回家。

城门已击柝:城门已响起敲更声。

出郭何焉依:城外没有可以投宿的地方。

下马投馆人:把马卸下来,到客店投宿。

空垣月当扉:院墙空荡荡,月光映照着大门。

凉风振庭树:夜风吹动庭院的树。

巢鸟屡惊飞:栖在树上的鸟因惊风而频频飞起。

起坐搔白发:我起身坐卧,搔着白发,感慨年老。

忽如霜草稀:忽然发现头发稀疏得像秋天的草木一般。

周公不复梦,仲尼故沾衣:周公不再做梦,孔子常常沾衣。

老莱有孺色,传闻惟食薇:老子像婴儿一样,传说他只吃野菜。

求之事已晚,徘徊行道微:追求功名的事,现在已经很晚了,自己还在迟疑彷徨。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清晨出门办事,日暮返回家中的情景,以及旅途中所见、所感和内心的苦闷。全诗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及对功名利禄的淡薄态度。

首联“日出行”点明时间与季节,是早晨日出时。“行”字说明行动目的,是外出办事或远行。

颔联“日出上城府”,写太阳初升时,照临在城楼上的景象,突出其高远、清丽、明净的特点。“日暮当早归”,“日暮”点明了时间,是傍晚日落时;“当”字说明时间紧迫。“早”字表明归家的迫切。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一大早就出门,天黑时才归家,可见奔波之劳。

颈联“城门已击柝,出郭何焉依?”写诗人到了城外,没有投宿之处。“城门已击柝”说明已是傍晚;“出郭何焉依?”是说出了城外,到哪里去投宿呢?这里既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又表现出诗人旅途辛苦的心情。

尾联“下马投馆人”,写诗人把马卸下来,到客店投宿。“空垣月当扉”,写客店院墙空荡荡,月光映照着大门。这两句既描写了旅途中的景色,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最后两句“凉风振庭树,巢鸟屡惊飞”描写诗人看到院子里的树被夜风吹得摇动,栖在树上的鸟儿因惊风而屡次扑棱翅膀起飞。这一景象,不仅渲染出夜晚的环境气氛,而且暗示了诗人内心不安的情绪。

五、六句“起坐搔白发,忽如霜草稀。”写诗人起身坐卧,搔着自己的白发,忽然发现头发稀疏得像秋季的草木一般。这两句既是写实,又是虚写,通过白发稀疏的形象表现诗人内心的悲凉。

七、八句“周公不复梦,仲尼故沾衣。”“周公”指周公旦,他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西周王朝奠基者之一。“仲尼”指孔子。这两句是说周公不再梦见周公,孔子常为衣裳沾湿而沾衣,比喻自己年迈多病,衰老不堪。

末二句“老莱有孺色,传闻惟食薇。”“老莱”是春秋时隐士伯夷、叔齐的后人。“传闻”是听来的。这两句是说老子象婴儿一样,传说他只吃野菜(即薇)充饥。意思是说自己虽不图名位富贵,但也不贪图口腹之欲。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淡泊之心,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境遇的不平。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绘出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感,同时寄寓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对前途的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