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常扬六花飞,烟霭溟蒙失所宜。
炉火宵残闻佩响,帘毡晨揭看丝垂。
正当江上梅开日,还似枝头子熟时。
七十衰翁嗟未见,考祥何处有人知。

冬雨

北风常扬六花飞,烟霭溟蒙失所宜。

炉火宵残闻佩响,帘毡晨揭看丝垂。

正当江上梅开日,还似枝头子熟时。

七十衰翁嗟未见,考祥何处有人知。

译文:

在寒冷的北风中,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蒙蒙的雾气笼罩,失去了往日的明亮与清新。夜晚,我独自坐在暖炉旁,听到外面的佩声叮当作响,感受到一丝寒意。清晨,我拉开窗帘,看到丝线被风吹得垂挂着,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正当我在江上欣赏盛开的梅花,想象着它的美丽与生机时,又仿佛看到了枝头上熟透的果实,感受到了生命的循环与延续。然而,岁月不饶人,我已步入七十岁高龄,却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切的美好。此刻,我心中充满了感慨,却又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

注释:

  1. 北风常飏:形容寒风劲吹,雪花飞扬的景象。
  2. 烟霭溟濛:烟霭迷蒙,看不清前方的景象。
  3. 炉火宵残:夜深时分,灯火依旧通明。
  4. 帘毡晨揭:早上起床,拉开被子。
  5. :恰好,正好。
  6. 江上:指的是江河之滨地区。
  7. 还似:好像,似乎。
  8. 子熟时:指果实成熟的时候,这里比喻生命的过程。
  9. 七十:指年龄,也用来形容年老。
  10. 衰翁:指老年人。
  11. :感叹词,表示遗憾、惋惜。
  12. 考祥:考察,探求。
  13. 何知:知道什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中的“六花飞”和“烟霭溟蒙”形象地展现了北风中雪花的飘飞和烟雾弥漫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冷清的氛围。接着,“炉火宵残”和“帘毡晨揭”两个场景的对比,既展示了诗人在寒冷中的坚持和努力,又反映了他对温暖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江上梅开日”和“子熟时”两个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生命过程相联系。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循环不息的哲学思考。最后一句“七十衰翁嗟未见”,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无法亲眼见证这些美好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而细腻,语言简练而有力。它不仅描绘了冬日的自然景色,更通过对这些景色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这种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