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读田紫芝丽华行,惜哉紫芝今不存。日者见君诗与文,知君在嵩少,神马已向西北奔。
国家三年设科应故事,君亦未能免俗,东入京西门。
低头拜君昂头识君面,碧天青嶂秋月升金盆。未省田紫芝,何以称臞元。
乃知紫芝文词固丰艳,至于题品人物犹作泾水浑。
入城市井喧,出城草木蕃。嗟我废学胸次愈迫隘,但觉扰扰俗物遮眼昏。
天下本多事,君子宜慎言。譬之山之鄙人,终日木石间而不见玙璠。

赠裕之

田紫芝,字丽华,曾作《寄李十八逢原》诗云:“忆昔同为田水部,如今谁不仰公卿。”又云:“文章尔汝真堪羡,应念幽人苦未还。“今其行实见之于诗文之间,则知非徒虚誉矣。余与紫芝交最深,而其名久不闻于世,盖天运使然也。元和初,余与李夷简、裴晋公、崔群侍从宪宗皇帝幸九仙山,因以诗赠紫芝曰:“日者见君诗与文,知君在嵩少,神马已向西北奔。”紫芝时在东都,故用此语。后三年,紫芝入为集贤殿书院学士,而余犹在中书舍人位,是年秋九月,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是月,紫芝下第,遂归洛阳。紫芝虽才高位重,而心未尝一日忘于学问。尝读田氏所为《丽华行》,惜其不见用于时也。乃作《自序》云:“吾闻古人言:有志于道者,不可得志于时。吾友田子华,有志于道,不能得志于时;吾友李愿,有志于道,亦不能得志于时,可哀也已!”嗟乎!紫芝可谓贤于愿矣。

国家三年设科应故事,君亦未能免俗,东入京西门。

言紫芝之不得志也。

低头拜君昂头识君面,碧天青嶂秋月升金盆。未省田紫芝,何以称臞元。

谓紫芝之憔悴也。

乃知紫芝文词固丰艳,至于题品人物犹作泾水浑。

谓紫芝之不工于品评人物也。

入城市井喧,出城草木蕃。

言紫芝居处之清旷也。

嗟我废学胸次愈迫隘,但觉扰扰俗物遮眼昏。

言己弃学之后,胸次益隘。

天下本多事,君子宜慎言。譬之山之鄙人,终日木石间而不见玙璠。

谓紫芝当以道修身,不可以俗务乱其心也。

《新唐书·艺文志》载田氏所著有《文集二十卷》,《丽华行》一卷。《旧唐书》载《丽华行》一卷。《全唐诗》收存其诗一卷,其文二卷。按:集中有《答友人书》一篇,云:“吾友李愿、张籍、李绅辈,皆以文章自达,而吾独守愚蒙,困于卑位。每观古人之作,或叹其所遭,或嘉其所成,或知其终必显荣而慕之。然吾之志业,固不专于此也。吾之为人,固不专为此文也。若夫文,固可以穷工而已矣;若夫道,则岂止于穷工而已哉?是以退公闲居,思欲有所造述以传示于后世,庶几其不朽也。吾之文虽不及古人,吾之志则过之矣。吾虽不能如愿以偿,亦不敢苟且随俗以取容于世也。”其志业如此,其为人如此,故其为诗,亦有如是之意。其《寄李十八逢原》诗有云:“忆昔同为田水部,如今谁不仰公卿?”又《送王侍御》诗云:“莫作长安游侠客,爱君年少有奇节。”又《送刘评事赴江陵》诗云:“何事临邛客,来过蜀国门。”“何事”即“何事不”,言无一事不如意也。《送李侍御》诗云:“平生好山水,此地偏相依。”“平生”犹云“平生所好”,“偏”犹云“特地”。“偏相依”者,言其特喜此地也。又《送张主簿赴河阳》诗云:“君才高北斗,吾道比南箕。君去吾方逝,吾生君正衰。君行将远别,我病不能追。君看古台树,青青垂绿叶。”“君行将远别”,言其远去之时也。《自序》云:“李愿,有志于道者也;吾友田子华,有志于道者也。吾友李愿、张籍、李绅辈,皆以文章自达,而吾独守愚蒙,困于卑位。每观古人之作,或叹其所遭,或嘉其所成,或知其终必显荣而慕之。然吾之志业,固不专于此也。”此数语,可见其志业矣。又《自序》云:“吾之为人,固不专为此文也。若夫文,固可以穷工而已矣;若夫道,则岂止于穷工而已哉?”此数语,可见其为人矣。观此数篇,可以识其为人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