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史先生遵酒禁,笙歌不上小蓬台。
忍看红雨将春去,孤负青天送月来。
陶令额纱劳且裹,孔融手荐岂容裁。
洞庭春色应无律,多种黄柑作酒材。
【注释】
禁酒:指古代帝王禁止民间饮用酒精的习俗。铁史先生:即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遵:遵循。笙歌不上小蓬台:意思是说,即使有歌舞宴乐,也决不在小蓬莱台上举行。上小蓬台:泛指在小蓬莱岛上。小蓬莱台为传说中神仙所居住的地方。
忍看红雨将春去:不忍眼看春天将要离去了。红雨:落花似雨。
孤负青天送月来:辜负了天上明月的降临。
陶令额纱劳且裹:用葛布头巾包着头,像陶渊明一样劳作又裹紧衣襟。
孔融手荐岂容裁:孔融亲手献上美酒给曹操喝,难道要剪开酒杯吗?
洞庭春色应无律:洞庭湖的春色应该没有规律吧。洞庭春色:指洞庭湖边的风光景色。
多种黄柑作酒材:可以多种些黄柑作为酿酒的原料。多种:增加,扩大。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禁酒后独酌》的一首绝句,诗中表达了他对于饮酒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开阔,语言豪放,感情激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首句“铁史先生遵酒禁”,首先交待了主人公的身份,即一个遵守酒禁、不沾酒色的文人。李白曾自称“五岳巡礼,三河视师,历二星,挂七符”的壮志未酬的诗人,但他却是一个爱好喝酒的人。“遵酒禁”与他的爱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出他的反常,从而突出了他的性格特点。次句“笙歌不上小蓬台”,既写环境,又点题意,以“不上”二字,表明其不随俗浮沉的性格特征。“不上”并非“不上小蓬莱”,“小蓬莱”本系传说中的仙山,这里代指名胜之地。而李白之“不上”,实为不入世之意。
第三句“忍看红雨将春去”,是说眼看着春天即将过去,而自己却不能尽情地欣赏。“红雨”是落红如雨,这里暗寓着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悲愤之情。
第四句“孤负青天送月来”,是说自己不能辜负这明亮的月光从天空送来的机会。这句诗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情。
第五句“陶令额纱劳且裹”,是对陶渊明的形象描写。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隐士诗人,他一生淡泊名利、清贫自守,过着隐居的生活,过着耕读并重的生活。这里的“额纱”指的是葛巾,用来包裹头部,像陶渊明一样劳作又裹紧衣襟。这句诗既赞美了陶渊明的高尚品格,也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六句“孔融手荐岂容裁”,是说孔融亲自献上美酒给曹操喝,难道要剪开酒杯吗?孔融是曹操手下的一位谋士,他善于交际,能够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为人正直善良,敢于直言进谏。这里的“孔融”指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等。这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孔融的敬佩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政治斗争的厌恶之感。
第七句“洞庭春色应无律”,是说洞庭湖边的风光景色应该没有规律吧。“洞庭春色”指的是洞庭湖边的自然风光景色。这句诗既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他追求自由、不受约束的生活情趣。
最后一句“多种黄柑作酒材”,是说可以多种植些黄柑作为酿酒的原料。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豪放、感情激越,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