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之澹兮北门之秋,菊之靖兮栗里之丘。菊之逸兮审夫去留,老余圃兮海之陬。
饮菊泉兮谷之洲,征斯人兮吾谁与俦?

菊之澹兮北门之秋,菊之靖兮栗里之丘。 菊之逸兮审夫去留,老余圃兮海之陬。饮菊泉兮谷之洲,征斯人兮吾谁与俦?

赏析:

《菊之歌》是元代著名诗人杨维桢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以下是这首诗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诗句原文
    菊之澹兮北门之秋,
    菊之靖兮栗里之丘。
    菊之逸兮审夫去留,
    老余圃兮海之陬。
    饮菊泉兮谷之洲,
    征斯人兮吾谁与俦?

  2. 词语解释

  • 菊之澹兮:形容秋天的菊花颜色淡雅,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
  • 北门之秋:指的是北城门附近的秋天景色,可能暗示着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
  • 栗里之丘:栗子村的丘陵地形,可能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
  • 菊之逸兮:表示菊花的飘逸,有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品质。
  • 审夫去留:这里的“审”字可能指审度或审视,表达出对人生离别的深思。
  • 老余圃兮海之陬:指自己晚年居住在海边的小园中,享受着孤独和宁静的生活。
  • 饮菊泉兮谷之洲:在秋天的菊花泉边饮酒,享受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 征斯人兮吾谁与俦:意思是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享受这份美好,但又感到孤单和无助。
  1. 赏析
  • 这首诗以菊花为线索,通过对其在不同季节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菊花在秋风中绽放,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 “饮菊泉兮谷之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菊花泉边的环境成为了诗人心灵寄托的地方。
  • “老余圃兮海之陬”则反映了诗人对个人生活的感慨,他可能在海边的小园中过着隐居的生活,远离尘嚣,享受孤独和宁静。
  1. 情感分析
  • 诗歌通过对菊花的描写,传递了一种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诗人通过对菊花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 诗中的“菊之逸兮”和“老余圃兮”等句子,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的强烈追求,以及对现实束缚的不满和反抗。
  1. 文化背景
  •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菊花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长寿。菊花的颜色多样,从黄色到白色,都代表了不同的品质和寓意。
  • 在中国文化中,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零的时刻。菊花在这个时候盛开,成为了秋天的象征之一,它代表着坚强和不屈的精神。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每两句为一联,共八联,结构紧凑而富有韵律感。
  • 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菊花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例如,“栗里之丘”和“海之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体现了诗人对不同生活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 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如“饮菊泉兮谷之洲”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1. 历史影响
  • 杨维桢作为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特别是这首《菊之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文献。
  • 杨维桢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个人的情感体验,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通过对这首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杨维桢如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自然景象之中,通过菊花这一元素传达了对生活的哲思和对自由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