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韹韹,鼓■■,行人且勿行,木兰换衣裹戎装。
木兰戴金鋀,矛著铁裲裆。右手雁翎刀,左手月轮弓。
跨上八尺马,轻若飞鸿翔。木兰父老下无丁弟,上无壮王兄。
木兰代父前我行,我羌健儿八尺长,不知木兰与强。
木兰□䟤跋䟤跋,谁雌谁复雄。健儿何草草,木兰何堂堂。
东市斫,西市斫,相斫似阿若郎。擒贼报信归,报我国王。
国王赏功爵名字,始知木兰是女娘。女娘安用尚郎,请移木兰爷娘当。
国王进忠良,制我羌垂衣裳不下堂,木兰去兵亦为妇采桑。
木兰辞 译文及注释
木兰辞
金饰装饰的铠甲闪闪发光,战鼓咚咚震天响。出征将士请留步,让我换装去战场。
我戴上了金韹,身披铠甲戎装。右手持着雁翎刀,左手举着月轮弓。
跨上骏马八尺高,飞驰如风展翅翔。父亲年老体弱多病残,家中弟弟又少力量薄。
我代父出征去杀敌,身为勇士八尺长。不知木兰是女儿身,还是英勇男儿郎?
跋山涉水真辛苦,谁雌谁雄难分辨。勇士们行动真迅速,木兰为何不自矜?
在东市西市砍人头,互相砍杀像仇雠。抓回敌人报信来,报告国王我立功。
国王赐给我功爵名,才知道我是女英雄。女英雄何必再嫁郎,请将我家娘亲搬。
国王重用忠良臣,使我羌族百姓安。不用穿女装当妇人,也去打仗当战士。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女中豪杰——花木兰的民歌。诗中通过一个普通女子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荣归故里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劳动妇女的美好形象,热情歌颂了她们热爱祖国和边疆、保家卫国、勇于承担重任的精神,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勇敢机智的品质;同时反映了封建时代女性追求平等、要求解放的美好愿望。这首诗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篇,描绘出木兰在室内机杼声中的劳作情景,然后突然转折到“朔气传金柝”的画面,把木兰的出场置于深夜戒备森严的军营之中。这种突如其来的对比不仅使得木兰的形象更加鲜明,而且使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接着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情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既是对战争残酷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木兰无畏精神的赞美。然而,就在木兰即将踏上征途之时,她的父亲却因身体衰弱而无法随行。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木兰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替父从军,这既是对家庭责任和道义担当的坚守,也是对自己勇气和决心的体现。在诗中,木兰的形象被塑造得非常丰满和立体。她既有女儿家的柔情与细腻,又有战士的刚毅与果敢;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也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这种矛盾而统一的特质使得木兰的形象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此外,诗歌还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不仅直接表达了战争的残酷性,还暗示了木兰可能面临的艰难困苦。再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则表达了对木兰功绩的认可和奖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