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萍蓬、此生无定,年年客里重九。南来北去风沙梦,弹指已成白首。谁有酒。都唤起、一天秋色开林薮。还开笑口。对满意青山,多情黄菊,莫唱渭城柳。
龙钟态,也向人前叉手。思量难以持久。东涂西抹皆倾国,只有效颦人丑。嗟汝叟。今误矣,江亭好去藏衰朽。鸣鸡吠狗。尽里社追随,何须更说,鼻醋吸三斗。
【注释】
①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都:全。
③渭城: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
④“鸣鸡”句:意谓鸡犬相闻。
⑤“鼻醋吸三斗”:用典自李白《大鹏赋》:“鼻醨三斗,目视八荒。” 醨,通“醨”,酒味浓厚。
【译文】
叹漂泊不定,此生无定,年年来去重阳节又一年。从南到北历尽风沙梦,弹指之间白发已满头。谁还像当年那样能畅饮美酒?如今却只能对着青山发笑言,面对黄菊多情而唱着渭城之柳。
我衰老龙钟的姿态,也常在人前叉手作揖。想到人生难以长久坚持,东涂西抹都是倾国之色,只是那些效颦取媚的人丑得很!唉!你老了,误了时运,不如到江亭里藏身衰朽,让世人来追随。你何必还要说那鼻子里的酒香,可以喝三斗呢。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公元1189年(宋高宗绍兴九年)九月重游上都时所作,当时他正与友人邢伯才相会。上片写自己重游上都的感受和所见所闻。下片则以“嗟汝叟”一句起兴,抒发自己对世事沧桑、人生易老的感慨。
“叹萍蓬,此生无定,年年客里重九。”开头三句是说,自己就像飘泊不定的萍蓬一样,一生之中没有固定的居所,总是到处流浪,每年到了重阳节,都要回到京城去赏菊饮酒。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
“南来北去风沙梦,弹指已成白首。”接着又写道,自己南来北去,经历了许多风沙之苦,转眼之间已经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这里的“风沙梦”指的是作者在仕途上的辛酸与挫折,“弹指已成白首”则是指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未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悲凉。
“谁有酒,都唤起、一天秋色开林薮。”然后他又说道,如果有人能陪我一起喝酒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一起欣赏秋色的美景,让林中和山野都沐浴在秋天的气息之中。这里的“秋色”既是指自然景色,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心境中的秋天。这几句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还开笑口。对满意青山,多情黄菊,莫唱渭城柳。”接下来他又写道,我要开心地笑起来,面对着满意的青山和多情的黄菊,不要唱歌《阳关曲》中的那棵渭城柳。这里的“开笑口”既可以理解为作者心情愉悦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莫唱渭城柳”则是说不要唱《阳关曲》,那是送别时的歌曲,在这里可能含有贬义,暗指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与逃避。
“龙钟态,也向人前叉手。思量难以持久。”“龙钟态”在这里指的是作者身体衰老的状态,“也向人前叉手”则是说自己在众人面前也要装出一副威武的样子。这里的“叉手”是一种古代礼仪动作,表示恭敬或谦逊。然而作者却要故意表现得威严庄重,这与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形成了鲜明对比。
“东涂西抹皆倾国,只有效颦人丑。”接着他又说道,东施涂脂抹粉,西施皱眉瞪眼,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赏与喜爱,但却只会让人感到丑陋不堪。这里的“效颦人丑”是对那些过分模仿他人、失去自我的行为的讽刺与批评。
“嗟汝叟,今误矣,江亭好去藏衰朽。”最后他又感叹道,你现在老了呀,真是误了时运啊!还是到江边的亭子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尽情享受晚年的宁静与安详。这里的“嗟汝叟”是对老年人的安慰与鼓励,同时也是对他们的提醒与警示。
整首词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理解。它既有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更有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