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阴太盛,无力掩苍溟。
大块供微黑,高天失旧青。
兴从愁外发,秋向露边零。
点数山河影,依稀见草亭。

诗句释义

  1. 辛巳中秋旅亭独坐:指的是中秋节的时候,作者独自坐在旅亭中。
  2. 分光阴太盛,无力掩苍溟:形容时间太多,无法隐藏在浩瀚的苍穹之下。
  3. 大块供微黑,高天失旧青:大地上呈现出一片昏暗的颜色,而天空失去了往日的清澈蓝色。
  4. 兴从愁外发,秋向露边零:作者的兴致从忧愁之外产生,秋天的景色在露水的边缘显得有些零落。
  5. 点数山河影,依稀见草亭:用手指计算着大地和江河的影子,模糊地看到远处的草亭。

译文
辛巳年的中秋之夜,我独自坐在游子的亭子里。时间太过丰富,无法将它隐藏在广阔的苍穹之中。大地被黑暗笼罩,天空失去了昔日的清澈蓝色。我的心情从忧愁中迸发出来,秋天的景色在露水的边际显得有些凄凉。我用手指计算着大地和江河的影子,模糊地看到远处的草亭。

赏析
这首《辛巳中秋旅亭独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中秋之夜,独自一人坐在亭子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诗的首联“分光阴太盛,无力掩苍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他感叹时光的流逝是如此的迅速,以至于无法将其隐藏在广阔的苍穹之下。这里的“苍溟”一词,用来形容天空的广阔无垠,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广阔和深沉。

诗的第二联“大块供微黑,高天失旧青”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大地被黑暗笼罩,原本清澈的天空失去了往日的蓝色。这里,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大地与天空进行了对比,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怀念。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诗的第三联“兴从愁外发,秋向露边零”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兴致并非来自于忧愁,而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而秋天的景色在露水的边缘显得有些凄凉,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然美景以及生命和自然的感慨和思考。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