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都城冰碗冻。含桃初荐瑛盘贡。南寺新开罗汉洞。伊蒲供。杨花满院莺声弄。
岁幸上京车驾动。近臣准备銮舆从。建德门前飞玉鞚。争持送。葡萄马乳归银瓮。
【诗词原文】:
渔家傲
四月都城冰碗冻。含桃初荐瑛盘贡。南寺新开罗汉洞。伊蒲供。杨花满院莺声弄。
岁幸上京车驾动。近臣准备銮舆从。建德门前飞玉鞚。争持送。葡萄马乳归银瓮。
【注释】:
(1) 《渔家傲·四月都城冰碗冻》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为作者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任职时所作。全词描写了汴京初夏时节的景色及繁华景象。
(2) 四月:指春季末夏初季节,即农历四月。
(3) 都城:古时称京城或国都。此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宋代东京(宋太祖建都于此)的别称。
(4) 含桃:即桃子。
(5) 瑛盘:精美的瓷器盘子。
(6) 南寺:位于京城南部的寺庙。
(7) 罗汉:佛教名词,指释迦牟尼的弟子,因常坐石上,故称为“罗汉”。
(8) 伊蒲:一种植物。
(9) 杨花:柳絮。
(10) 岁幸:年年到京都朝拜皇帝。
(11) 上京:指京城汴京。
(12) 上:动词,前往。
(13) 近臣:亲近的侍从人员,此处指南宋宫廷中的侍从官员。
(14) 銮舆:皇帝的车驾。
(15) 玉鞚:马笼头上嵌有玉石的辔头。
(16) 飞:指飞驰。
(17) 争持送:争相赠送。
(18) 葡萄马乳:指酒。
(19) 银瓮:用银制作的大罐子,盛放酒等液体。
【赏析】:
《渔家傲》又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一首描写边关秋天风光的词作。全词通过写汴京初夏时节的热闹和繁忙,衬托出边关秋天的肃杀、凄凉与荒凉。
上片主要写汴京初夏时节的景象和繁华热闹场面。开头两句写汴京初夏时节的景色和繁华热闹场面。“四月”指春季末夏初季节,即农历四月。“都城”指京城汴京,即宋太祖建都于此的地方。“冰碗冻”、“含桃”、“瑛盘”、“杨花”、“莺声”等词语描绘出汴京初夏时节的景物特征以及人们的生活情趣。“开”、“伊蒲”、“供”、“满”等词语表现了汴京南寺新开罗汉洞时的热闹场景。
过片三句写汴京初夏时节的人们生活情况和热闹场面。“岁幸”指年年到京都朝拜皇帝;“近臣”指亲近的侍从人员,此处以南宋朝宫中的侍卫官为首的近臣;“銮舆”指皇帝的车驾。“飞玉鞚”、“争持送”等词语表现了南宋朝宫中侍卫官们争相给皇帝献奉礼物的情景。“葡萄马乳”指酒。这里既写出了汴京初夏时节人们的热烈气氛,也暗寓着词人在朝廷中所受的重用,从而烘托出词人对朝廷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之情。
下片主要写边关的秋天风光和肃杀、凄凉、荒凉的气氛以及词人的感慨和哀叹。首句点明题目,写边关的秋天风光。“建德门”是边关的城门,“飞玉鞚”指御驾所经过的地方。“争持送”“葡萄马乳归银瓮”二句写边关的秋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争持送”,争相赠送,表现了边关军民对朝廷的忠诚和热爱;“葡萄马乳归银瓮”一句既写出了边关秋天丰收的喜悦,也表现了词人对朝廷的忠诚和热爱之情。最后两句以议论结束全词,抒发自己对边关秋色和朝廷政治的感慨和哀叹。“岁幸上京车驾动”,“岁幸”指年年到京都朝拜皇帝;“上京”指京城汴京。“车驾动”指皇帝的车驾已经出发上路了;“近臣准备銮舆从”指近臣们准备给皇帝驾车随行;“建德门前飞玉鞚,争持送”两句写边关的秋天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近臣准备銮舆从”与上片“近臣准备銮舆从”相照应;“争持送”与上片“争持送”意思相同;“葡萄马乳归银瓮”与上片“葡萄马乳归银瓮”意思相近。这几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后文的铺垫。全词通过对汴京初夏时节的热闹景象和边关秋天萧条冷落景象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哀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