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罢龙飞诏,扬休万口俱。
公忠赖伊霍,揖让见唐虞。
礼乐开平治,衣冠协赞谟。
祖宗遗泽在,千载巩皇图。

诗句释义

1 十月十四日,崇天门听诏:在农历十月十四日,皇帝在崇天门听取诏书。

  1. 有喜二首:这是诗的第二部分,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喜悦之情。
  2. 听罢龙飞诏,扬休万口俱:听完了皇帝的诏书之后,大家都欢欣鼓舞,感到无比自豪。
  3. 公忠赖伊霍,揖让见唐虞:国家的强大和繁荣,依赖于像伊尹、霍光这样的忠臣,以及唐太宗、唐高宗的贤能。
  4. 礼乐开平治,衣冠协赞谟:礼乐制度的发展使得国家治理得当,君臣之间和睦相处,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5. 祖宗遗泽在,千载巩皇图:祖先留下的恩泽永存,千年后依然稳固国家的大业。

译文

在十月十四日,我来到崇天门聆听皇上的圣旨,内心喜悦无比。
听完了皇帝的诏书之后,大家都欢欣鼓舞,感到无比自豪。
国家的强大和繁荣,依赖于像伊尹、霍光这样的忠臣,以及唐太宗、唐高宗的贤能。
礼乐制度的发展使得国家治理得当,君臣之间和睦相处,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祖先留下的恩泽永存,千年后依然稳固国家的大业。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他在晚年时创作了《有喜》和《登楼》两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担忧和忧虑。在这首诗中,杜甫描绘了当时朝廷的盛世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

第一句“十月十四日,崇天门听诏”,描述了杜甫在十月十四日这一天,来到了崇天门听皇帝的圣旨。这反映了当时唐朝的政治氛围,皇帝的声音和决策对于国家的命运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句“有喜二首”则是杜甫的感慨,他认为听到皇帝的圣旨后,大家都非常高兴,这种喜悦感来自于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第三句“听罢龙飞诏,扬休万口俱”,描述了在听到皇帝的诏书后,人们的心情得到了振奋,这种振奋感来自于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第四句“公忠赖伊霍,揖让见唐虞”,则是杜甫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他希望国家能够继续发扬伊尹、霍光那样的忠诚精神,同时保持唐太宗、唐高宗那样的贤明治理。

第五句“礼乐开平治,衣冠协赞谟”,描述了国家在礼乐制度和礼仪方面的进步,君臣之间也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第六句“祖宗遗泽在,千载巩皇图”,则表达了杜甫对于国家未来的信心,他认为祖先留下的恩泽将会持续下去,千年后的国家大业依然坚固。

这首诗通过杜甫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的唐朝盛世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