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钱可叹空囊,杜老何从籴太仓?
共说羊城饶贮蓄,山中尚有禹馀粮。
【注释】
寄士彦:写给友人士彦的信。佥宪:官名,宋代地方行政长官的副职。杜老:指杜甫。“杜老”在这里是借指诗人自己。何从:何处可以。“何从籴太仓”,即到哪里去买粮食呢?“太仓”是指粮仓。山中:指隐居在山上。禹馀粮:古代传说,大禹治水时用神力凿通了江、河的壅塞,疏通了九河,使河水流入大海。后来人们把江、河、淮三河水量合在一起叫“禹馀粮”,用以比喻富足有余。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退居后半生的晚年时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归隐山林的志趣和愿望。
开头两句:“更无钱可叹空囊,杜老何从籴太仓?”诗人感叹自己如今身无分文,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只能叹息着空手而归,哪里还能像杜甫那样去购买太仓的粮食呢?这里以杜甫自比,表明了诗人的贫寒和无奈;同时借用杜甫的名字,也是诗人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深沉忧思的一种方式。
接着两句:“共说羊城饶贮蓄,山中尚有禹馀粮。”诗人转而说到朋友士彦,他告诉士彦说:大家都说广州(今广东)储存了很多粮食,可是我们山中的储备却还足够。这里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自己的困境和无奈。
最后一句:“山中尚有禹馀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愿望和志趣。他认为虽然自己身处山野间,但是还有富余的粮食,能够度过艰难的岁月,所以并不需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