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曾此理薰弦,尚觉遗音满耳边。
若使闻韶仍大嚼,绝胜骑鹤更腰缠。
【注释】
寄士彦佥宪:写给士彦。士彦,指张士信。士信曾为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故称。
皇王:皇帝,天子。
理薰弦:指弹琴、抚瑟、吹箫等乐事。
遗音:指前朝的乐曲。
若使:假使。
闻韶:听到《韶》曲。
大嚼:大口吃食物。
绝胜:比得上。
腰缠:衣带。古代官吏出行时,腰间佩带的钱帛。
骑鹤:传说中仙人骑着仙鹤飞天升天。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赴任江西安抚使时,是寄给友人的一首赠别之作。全诗语言平实而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开头两句“帝王曾此理薰弦,尚觉遗音满耳边”,意思是说:曾经有人在此弹过琴瑟,至今还能听见琴瑟之声在耳边萦绕。这里用“曾”字写出了诗人对往事的记忆和追忆;“理薰弦”则点出了琴瑟之声悠扬动听,仿佛还在耳旁回响。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为下文的送别作下了铺垫。
中间四句“若使闻韶仍大嚼,绝胜骑鹤更腰缠”,则是说:如果再听到美妙的《韶》乐,那还不如大口吃肉更好呢!这里,诗人用“若使”一词设问,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即将离别的惋惜之情。接着又用“绝胜”一词进行比较,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与其听《韶》乐让人大嚼美食,不如骑鹤飞天更为神清气爽。这里的“绝胜”二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整首诗以咏史抒情为主,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这种感慨并非悲观失望,而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