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人以御物,何事随物化?
五色双目盲,昏昏旦为夜。
高处忽眼新,令我重悲诧。
为塞陷天流,云开见嵩华。

诗句释义

1 生人以御物: 这句话可能指的是“生”的人(人类)与“物”(物体或现象)的关系。在道教中,人被视为万物之灵,因此人与自然界是相互影响的。

  1. 何事随物化: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疑问,即人类为什么会被自然万物所影响和改变。这里的“化”字,可以理解为人的生死、变化等。
  2. 五色双目盲,昏昏旦为夜: “五色”可能指的是日出时,天空中的五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而“双目盲”则形容眼睛失去了视觉。这句诗描绘了日出时分的美景,但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盲目崇拜和依赖。
  3. 高处忽眼新,令我重悲诧: “高处”指的是山峰或者高处的景色,而“忽眼新”形容这种景色突然映入眼帘的感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壮丽景色感到震撼和惊讶,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感情。
  4. 为塞陷天流,云开见嵩华: “为塞”指的是人为的障碍,“陷天流”形容这些障碍阻挡了天上的水流。这句诗表达了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自然环境,导致生态破坏。而“云开见嵩华”则形容经过努力,云层散开后,美丽的山川景观展现在眼前。

译文

  1. 生人以御物,何事随物化?
    生人以驾驭物品,为何要跟随物品的变化呢?
  2. 五色双目盲,昏昏旦为夜。
    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但感觉如同瞎子般模糊不清,黄昏仿佛变成了夜晚。
  3. 高处忽眼新,令我重悲诧。
    站在高处,忽然看到了新的景色,使我不禁感慨万分。
  4. 为塞陷天流,云开见嵩华。
    人为障碍使得天河水流受阻,等到云雾散去,才能见到美丽的山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待自然的两种态度:一种是盲目崇拜和依赖,另一种则是积极面对和保护。通过对比“五色双目盲,昏昏旦为夜”和“高处忽眼新,令我重悲诧”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而“为塞陷天流,云开见嵩华”则展现了人类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智慧。整体上,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也传达了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