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斯不辱,知足常有馀。岂无负郭田?亦有堆床书。
春风茶新苗,雨过还当锄。准拟读书暇,茗饮甘如酥。

这首诗是苏轼的《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知耻斯不辱,知足常有馀。
【注释】:知道羞耻的人就不会受到侮辱。知道满足的人常常感到有余。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的理解。他认为,一个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那么他就不会被人侮辱。而一个知道满足的人,他的内心就会有一种充实感,这种感觉让他觉得生活充满了余裕,因此他总是快乐的。这种态度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岂无负郭田?亦有堆床书。
【注释】:难道我没有什么可以自豪的吗?我有堆积如山的书。
【赏析】:这里的“负郭田”是指肥沃的田地,而“堆床书”则是指堆积如山的书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苏轼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但是他并不以此为傲,因为他拥有的是丰富的知识和智慧。他的书房中堆满了书籍,这些书籍是他知识的来源,也是他的精神寄托。

春风茶新苗,雨过还当锄。
【注释】:春风送来了嫩绿的新芽,雨水过后还要去锄草。
【赏析】:这里的“春风吹来嫩绿的新芽”,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春天的风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使得大地上的万物都焕发出新的生机。而“雨过还当锄”则意味着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我们去维护和珍惜,就像农夫在下雨后要去锄草一样,这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尊重和遵循。

准拟读书暇,茗饮甘如酥。
【注释】:我准备在空闲的时候去读书,喝茶的味道甘甜如酥。
【赏析】:这里的“准拟读书暇”表示诗人计划在闲暇的时候去阅读书籍,这是一种享受知识和文化的行为。而“茗饮甘如酥”则描绘了喝茶时的美好体验,茶的甘甜如同酥油般令人陶醉。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生活的感悟,传达了诗人对知识、文化和生活的热爱和珍视。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和高尚品德的追求,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